肠刮肚,第一次感觉到了八股文的局限性。谁说学通制艺,就能无往不利的?这都是扯,至少青词就不在八股文光环的覆盖之内。
苦思之余,有人偷眼看了眼刘同寿的动静,发现大道士正襟危坐,看都不看格律表一眼,显得极为从容。一工夫,众人也是纷纷慨叹:这年头,还是当道士好啊,圣眷在身,连试题都是量身定做的,真是让人羡煞。
要是刘同寿能会读心术,读出其别人的想法,他一定是要大骂的,谁苦谁知道,哥这会儿曾经欲哭无泪了,格律表对其别人有用,对他却一点用没有,除非给篇范文,否则累死他也写不出来。
他事前不是没有预备,为了应付诗词考试,他从韩应龙等人手中讨要了一些,又回想出了一些明末和后世的诗词,揣摩着,怎样也能应付过去了,谁想到嘉靖给他来了这么一出。
事到如今,再抱怨也没用,只能尽量想办法了。
刘同寿想到的办法当然是抄,不是抄其别人,而是从前世的忆中抄。严嵩写的那篇高级青词,他看不懂,也不,不过,有一篇相对粗浅,文采也还不错的,他却有些印象,如今,他要做的,就是把零散的忆拼凑出来。
这篇青词,是嘉靖十七年的会元兼探花袁伟所写,后世对青词的注释中,常常采用其为范文。
刘同寿是本场殿试中的分量级人物,关注他的人很多。他端坐半响,终于有了动笔的迹象,一下就吸引了一群人的留意力。
也不知是谁带的头,考官们纷纷下场,末尾巡视了。
第一个走到刘同寿身边的,是夏言。他脾气急,腿脚也快,几步就走到了刘同寿身边,低头一看,结果一口吻卡在嗓子里,差点没喷出来。
这几年,夏言本人写了很多青词,看别人写的也不少,但他从来没见过这种写法,只见刘同寿在草稿纸上东写西画,零零散散的搞了一堆画符似的东西,完全就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若是换了其他考生,夏言一定要怒的。虽然草稿纸不是正卷,皇上出的标题的确也不怎样着调,但这里毕竟是殿试考场,不是耍着玩的地方。不将其黜落,这事儿一定不算完。
但面对刘同寿,他就没这个脾气了。大道士乖僻精灵的,谁知道又在搞什么鬼?要是贸然发难,说不定会跟张景华那些人一样,把本人给搭出来,夏尚书才不会这么轻率呢。
不过,虽然本人没底气,但他却也不打算这么随便的放过刘同寿。
夏言在刘同寿身边驻足良久,虽未出声,但脸上的表情却不断变幻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