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折如何?”
白时中:“早闻中明大才,万岁慧眼识人,臣等佩服。”
王安钟、胡时闻:“臣等十分钦佩。”
赵佶:“好!此事由中明主理,几位爱卿全力协办。”
众:“臣尊旨。”
刘通首次献策,即受重视,既感欣慰,又添勇气。刘通选择服务业入手,是经过深入比较的。军制、政制、经济体制,乃国之大事,前有王安石等人变法,半途而废。蔡京之流则假借变法之名,行利己之实。如今要想改革,必难成事。
一者,百姓对军政事务的改革已有谈虎色变的势头。二者,刘通根底尚浅,未形成自己的班子,组织准备尚未做好,纵有良谋,也不能实行和推广。三者,思想准备尚未就绪,还没开始著书立说,民众对后世的理念一无所知,贸然改革,必遭抵触。诸般条件远未成熟,体制的改革若是现在提出并予实施,必然胎死腹中,为此只能推后缓行。
如今的策略,当优先发展实业,寓后世的人文观念于实业之中。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们趋利避害,目光如炬,看到什么有利,不用驱赶,自然相随,此万世不易之理也。即使顽固势力百般阻挠和打击,也阻止不了历史潮流滚滚向前。
刘通身份特殊,乃宫中待制,为徽宗所倚重、太后所衷爱,又不属朝中任何一部,这对他出入朝廷、行走六部极为便利。他与白时中等人来到礼部,总办即设此处。
刘通所拟方案包括服装、戏曲、文艺等方面,核心问题是如何使之大众化和多样化。
刘通之举,让汴京古城日日有新闻,所有的人大跌眼球。时人称之为刘旋风,或者干脆叫他刘疯子。
四九 北上大名府
时入四月,天气渐热。刘通一行人离开汴京,踏上北访的旅程。他们取道通都大邑,拟由宋境的邯郸、大名,转辽境的南京,再抵辽都中京城。
启程之前,三人在太学陈韬那里碰头,就此次出使辽国的有关事务进行磋商。对需要考察的情况拟成概要:第一,辽国政治、经济、军事态势,包括军民士气。第二,辽金实力对比和攻防进展。第三,辽对宋的态度。第四,宋辽边境的军力和布防情况。
安尧臣四十来岁,身高中上,身板硬朗,他方脸高鼻,天庭开阔,眼窝深陷,目含精光,有些色目人的味道。其眉梢眼角深含隐忧,无时不将社稷黎民挂在心头。而陈韬则是少年心性,不拘形骸。一边是老成持重,一边是跳荡活波,倒像一对相声搭档。
安尧臣忠贞耿直,宋史中记载,他曾经上书徽宗,反对与辽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