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一文钱广告都不用打。
试想一下,若报坊里充斥着各种来头的三流书生和野鸡文人,那将如何?别人显然就会先看低几分,只当是拼凑草台班子编写说书段子。
其二,国子监监生里除去混日子的权贵子弟,普通监生虽然不见得水平有多高(水平高的都去考科举了),但经过常年累月的训练。文字素养方面都是有基本保证的。至少总不会太差。给他们规定几条新闻写法就可立刻使用。
这样免去了繁琐的考察和训导,能够让报纸快速的步入正轨。若去街边找几个文人回来,鬼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水平。只考察鉴定就要费很大工夫。
现在李佑和国子监办报厅打擂台,是与时间赛跑的,没那个工夫慢慢考察挑选人才。从国子监选拔监生充当主笔和主编。乃是最快捷省事的办法。
崔真非有点畏难,“与其在此碰钉子,另寻他路也未尝不可。”
“不必多言,我辈行事,自当迎难而上!”李佑斩钉截铁道。他略一思索后有了几个腹案,只是拿不定主意。当前先要做的,应该是去探明那个办报副总裁官、福建道监察御史孙一江的真实态度。
最近国子监再典籍厅旁边清空了一个院落,作为办报厅地点,而原典籍厅只当成印刷地点。如此便将入职监生和工匠分开了。
李佑进了办报厅院落,便见其中已经有不少监生在内了,大约都是他上次招来的那些人。总裁官石祭酒在彝伦堂有公房。不在这里。而副总裁官孙御史则在内院。
李佑又进了内院,见到孙御史。问道:“听说孙大人还欲招纳监生办报,不知何时开始?”
孙御史想起尤少卿的教训,对李佑既不怠慢也不逢迎,面色如常的答道:“人数肯定是不足用的,但本官才疏学浅,尚未完全理顺头绪。待到本官明了状况,自然就要继续从监生中择优招纳。”
李佑暗骂一句,这话听着挑不出什么理,但说了等于没说。只要这国子监办报厅还有希望,监生自然就对办报厅抱有期待,而自己那边就难以招到人。
又提议道:“本官忝为国子监督学,也是办过招人事情的,愿意代劳。”
“那就不必了,有关办报的事情,本官自有主意,不劳李大人挂念。”孙大人不冷不热的说。
话说到这里,以李佑的洞察力,自然可以分辨出来,这孙御史绝对是故意为之。而自己与孙大人往日无怨近日无仇,所以他肯定也是受了别人指使,八成就是某首辅罢。
从办报厅出来,李佑准备离开国子监回家。回想所遇到的桩桩件件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