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就让工匠们傻眼了,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种要求。
让船壳不漏水很容易,因为它是固定的,只要建造完成就不会动了。但是水密舱的隔门平时是开着的,只有在船体进水后才会将进水的舱体附近的隔门关闭。而且这种情况下要求操作要简便,以便能够尽快的关闭,减少进水的舱体数量。不漏水的隔板好做,但是门与框间的缝隙却很难解决。赵永泰知道这个问题在后世都是用橡胶解决,所以也没有强行要求必须完成。不过就算是有缝,进水的速度也能好过大洞往里灌吧。所以这个问题暂时搁置,但是还是要求按照设计完成。同时赵永泰将这个缝隙问题设立为一个研究项目,公布出去希望以后能有人找到方法解决。
同时,在建造过程中,也发现了设计中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基本上这条船的建造过程完全变成了对设计图的检验、修改过程,在船坞里经常可以看到设计组成员与船工们争吵的情景。对于这个情况,赵永泰完全是抱着一种喜闻乐见的态度在一边观察着。
大明海禁多年,真正的舰船设计人员已经没有了,现在造船多是船工们代代口口相传。所以一百多年来大明水师的舰船越来越小,结构也没有说什么大的变化。甚至到现在连会造船的船工也少得可怜。这种情况对于赵永泰想发展强大的海上力量是很不利的。
不过还好的是现在东西方的差距并不是很大,现在还有时间来重新培养舰船设计人员。所以在造船时赵永泰从来不会因为他们的设计有问题而大发雷霆,只是要求他们要从原理上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在以后的图纸设计上不能出现同样的问题。而对于船工们,只要他们提出的问题合理,不但没有事,还可以得到各种奖励,如果能还提供解决的办法更是奖励加倍。以至于设计组的人员越来越不怕出错,船工们也越来越敢说话,所以才会出现后来在船坞里经常能看见设计组成员与船工们争吵的场景。甚至最后发展为在吵完后,输的一方还会请赢的一方喝酒。当然,目前设计组输的情况比较多,但几个月后设计组也开始具有了一些反击的能力。
因为赵永泰将这艘船的建造过程完全当成了培训,所以这艘设计载重只有70吨的战船居然用了超过15个月的时间才最终建成下水。到了后来,甚至连董事会都多次召赵永泰前去询问。建造这样一艘船居然比造三艘差不多大小的福船所用的时间还长,要不是主持这项工作的是赵永泰,可能早就被董事会的人给扔海里去了。
不过就算是赵永泰,在后期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甚至下面有人借此开始提出质疑:赵永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