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孔子周游列国——“当时花旗白面尚未输入,土磨麦粉多含灰沙,所以分量较今面为重;国道尚未修成,泥路甚多凹凸,一颠一顿,一掀一坠,胃被沉重的面粉坠得大起来,消化力随之减少”,于是孔子就得了“胃扩张”。
鲁迅的论断里有两点值得商量:一是说孔子吃面。当时北方最流行的主食是小米,士大夫的俸禄和兵粮都是小米,汉朝以后吃面的才多了些。二是说当时没有“国道”,其实是有的,而且很多。在诸侯大国之间都有大道直通,这从商朝、周朝开始就开始营修了。路面经过人工夯实,军队出征动辄就是三五百辆兵车从这上边走,可见道路规模和质量不会差。对国道的维护修理也是政府专项职能之一,并且道上还设关口,向往来商人征收关税。
遇上军队来了,道边每三十里固定距离就有驿站传舍,供军人依附,露宿休息使用。传舍还有专用马车在国道上跑,但只给公家人预备,他们出差的时候使用。孔子周游之时,身份是平头百姓,所以是不能坐专用车的。当然孔子有钱,有自己的私家车坐,那谁也管不了他。总之,这个道路及辅助设施相当完善,足够称为国道了。鲁迅是不必太为孔子的宝胃被颠坏而担心的!
车嶙嶙,马萧萧,不过半日光景,长安城高大雄壮的城廓已在眼前,首次见到这原来面貌的千古帝都,苏游也不禁被它凝滞出的威严肃穆的气氛所感染。虽然去过故宫,可是宫墙之内的世界哪有这样的威慑肃杀的气氛?
长安位于有“八百里秦川”之称的关中平原渭河南岸,之前有周、秦、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建都于此。城南是秦岭山脉中段的终南山,重峦叠嶂,陡峭峻拔,成为南面的天然屏障,有“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的磅礴气势。北则有尧山、黄龙山、嵯峨山、梁山等构成逶迤延绵的北山山系,与秦岭遥相对峙。
在这些山岭界划出来的大片沃原上,长安城雄据其中,渭、泾、沣、涝、潏、滈、浐、灞诸水宛如晶莹闪烁、流苏飘荡的珠串般环绕萦回,形成“八水绕长安”之局。这些河流犹如一道道的血脉,既给长安城提供丰富的水源,也使都城充满活力。
杨二一行来到长安城正东春明门的时候,路人并不能从衣饰上看出这一行人竟是皇家子弟,而且还是太子家人。因为在杨二的刻意下,无论自己还是兵丁都换上了最朴素的衣服,甚至是新衣服上也打上了几个补丁。恩,这是艰苦朴素的杨家传统,虽然不至于“一双袜子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但杨二有一个爱穿粗布衣服的皇祖父,有一个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