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纸上来来回回地写着,努力地想发明活字印刷。现在的读书人苦于写出的作品却无法获得知名度,如果自己这个时候发明了先进的印刷术,让他们的作品得以刊行,让他们可以靠写书而生活无忧,那多少也算是一种社会进步吧。
对于印刷术的发展,苏游可谓一知半解,在他的记忆里,宋朝人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后来传到了韩国,然后韩国人发明了青铜字以及铅字印刷技术,不过韩国人发明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苏游实在不知道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也许这个时代发明不出印刷术的原因,最大的障碍还是因为纸张——现在的纸吸水性太强了,墨水印上去肯定都是一团一团的,不知道油墨会不会好一些呢?然后苏游又想起了初中时帮老师用铁笔写蜡纸的事了,可是,这蜡也确实不太好弄……
苏游在这茫无头绪里过了一天,第三日去东宫应卯时却听说杨二兄弟两都去了仁寿宫;这消息对于苏游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他巴不得整天呆家里混吃等死呢。
闲极无聊了,苏游也练练骑射之类的,他当然也知道自己想要在马背上求取功名显得起步有些晚了,但艺不压身,多一项生活技能就会多一份生存保障;即便他不能骑马杀敌,至少可以骑马逃跑不是?
更重要的是,杨广的时代马上就要到来了,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万国来朝,金戈铁马,山头并起,群雄争霸……”苏游想到此,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
011百年一遇
七月十三,大隋开始变天了,这说的是隋帝杨坚在仁寿宫大宝殿的与世长逝,同时也说的是当时的气象。
仿佛上帝也在为杨坚的离去而哭泣,从当天傍晚开始,京畿地区迎来了百年难得一遇的特大暴雨。——当然,这是官方的一致口径,喉舌们尤其喜欢用“百年一遇”之类的字眼来哀痛世事之艰,而王道不易。
比如,百年难得一遇的三年自然灾害,事实却是三年里气象比之往年无半点异常,异常的只是土地里的庄稼的确歉收了,人民的确遭遇了百年一遇的饥荒。——这……或许就是书本上的历史,当然更是书写历史的修史者心目中的历史,一如赵盾弑主,一如崔抒杀齐景公,人们只能从只字片语里知道事情的定性和结果,却无从得知事实的真相和历史原本的来龙去脉。
直到七月二十一日,当杨广正式继承了皇帝位,并为死去了八天的老爹正式发丧的时候,大暴雨才在众人的各式各样的反应里慢慢停了下来。
更多的还是锦上添花者,太史令袁充又一次发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