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振聋发聩的言论:“皇帝即位,与尧受命年合。”袁充自己拍马尤嫌不足,还示意其他摇尾系统迅速跟进,至于那些首先提出要先抗洪救灾的许善心等人则无一落得好下场。
新皇帝即位,首先要做的当然是京城换防,并扫除一切不合拍的声音,在思想上追求完全的统一。于是,杨约来了,作为杨素的弟弟和智囊,他第一时间出现在了京城的卫戍部队中,并带领主要将官完成了对新皇杨广的效忠宣誓。——这也是传统。
“人民军队要永远忠于皇帝,而非人民。”——也只有这样,皇帝才能放心大胆地使用他们来统治和奴役人民。
有人欢喜有人愁,在清洗政敌的斗争中,杨广的屠刀最先挥向了同胞兄长杨勇。在这“杀猴儆鸡”的“亲兄弟明算账”之后,众臣迅速加入到摇尾系统之中,纷纷对新皇纳上“投名状”,人民在洪水中挣扎并哭喊着向天祷告的时候,他们则一一表示新朝是多么美好。
不过,朝中众官在如此的欢欣鼓舞中,亦有大煞风景之徒,并且还是个老家伙。
薛道衡历经北齐、北周、隋王朝,闻名一时,与李德林、卢思道齐名,为当时的文坛领袖,诗文宗师。出身于山东名士,却又仰慕南朝诗歌的清丽,他以南朝的辞藻写出了北国的风光,形成刚健清新的风格,“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当是时,薛道衡的文章虽不是“洛阳纸贵”,但也无出其右者。江东雅好篇什,陈主犹爱雕虫,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
然而,才华给他带来的不仅仅有誉满天下,还有古代士人忠直耿介之性,换句话说,就是“为人迂诞”。隋文帝曾多次“诫之以迂诞”,他就是不改。
开皇年间,薛道衡被流放江南的途中,文艺青年杨广爱慕其文采,想收之麾下,于是传书于薛,让其取道扬州,遂再上奏皇帝将其留在扬州。但我们的老薛同志并未领情,甚至连回个感谢信都省了,并取道江陵而去,其实这个时候两人甚至都没见过面,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上辈子他们本就是冤家。阿广兄虽然碰了个钉子;却并没有灰心,他总相信自己的诚心会打动薛老师的。只是,杨广同志的自信满满总是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他高估了自己的容忍,也低谷了老薛的固执。
直到杨广继承帝位,第一时间便想起了薛道衡,并升迁他为番州刺史。可是薛道衡却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