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当然不能给他解释所谓的“天赋人权”,也是点点头,然后对李靖杜如晦道,“其实一进门的时候我也说了,此次可谓无事不登三宝殿,确实是来找克明做些事的,且不管把这当成事业来做,或者全为稻粱谋,我想,最开心的事莫过于‘优者有其荣!能者得其用!’吧?”
当下苏游又把创办报纸的想法说与二人,两人当然也知道了报纸的益处,——让圣人经义和朝廷的诏令更广泛地传播,市民可以不出门便能知道都中动态以及市场买卖信息,读书人更是可以撰写文章得名得利。对于杜如晦来说,不但可以发挥自己所长,还能让自己有了工作不再为生计发愁,更有可能从此扬名于东都。
“克明,此计确实可行,若是为兄能舞文弄墨,都会忍不住要参与进来。”李靖听完,不住地点头,也为杜如晦打气。
“那,克明,苏游便静候佳音了。重阳节午时,城北翠云峰,不见不散。”苏游见说得他已经动心,见好就收,适时离去。虽然心中有强烈的愿望想与李靖结交,哪怕是多聊几句也好,可是为了平衡侧重,他还是必须用更多的诚心打动杜如晦。
至于与李靖增进感情,他相信以后会有很多机会的。
034饮中八仙
九月初九,诸事皆宜。
这一天皇帝也附庸风雅,宣布朝堂调休,次日的旬休则照常工作。
邙山位于洛阳以北的黄河南岸,属于崤山支脉,延绵三百余里,是洛阳的北方屏障,由于邙山风水极佳,自古便有‘生在苏杭,死葬北邙’之说,加之它靠近古都洛阳,因此邙山又是帝王理想中的埋骨处所;同时这里也是道教圣地,相传老子曾在邙山炼丹,山上建有上清观以奉祀老子,每逢重阳佳节,上邙山游览者络绎不绝。而城北的翠云峰,古木森列,苍翠如云,则是登高游玩的圣地。
苏游的马车到得山脚时,离约定的午时还有大半个时辰,此时山脚下已经停了许多车辆,更有童仆骑牛吹笛,放马南山,熙熙攘攘里亦有山水之乐,更有来得早的,已经互相攀依着徐徐下山。
小九刚下马车,便对苏游道,“那边的秀士,可是杜郎?”
苏游看时,却见杜如晦葛袍漆冠,脚着谢公屐,站在一块凸起的山石上迎风而立,风神朗蕴,不由得点点头,“克明倒来得早,咱们过去。额,小九,你指挥他们先把吃食卸下来,放放牛马。”
青荇便与冯凌波一左一右追随苏游而去,却听冯凌波感叹道,“杜郎真是俊赏,不让先生。”
青荇却抑郁她说,“若是有凌波夜奔,罗袜生尘,又不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