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场佳话。”
“克明。别来可好?”苏游远远便招呼杜如晦,使得后者从沉思中回过身来,连忙施礼,“原来横波早到了,如晦还以为你会与孙伏加等人一道来呢。”
“克明呢,怎么来得这么早。”
“一早便出门了,只是一开始乘的是员外郎的牛车,后来道不同,便踏青而来了,也才刚到一会。”显然杜如晦还不习惯于扯谎,于是他微微发红的脸深深的出卖了他。
苏游再欲与他详叙别情时,却见孙山也来了,他的牛车上还有两人,一高一矮,年纪都不上下,便对杜如晦道,“想不到他们也来得早。”于是过去先与孙山寒暄几句,便由他介绍同来二人,高的叫刘善经,听名字就知道给他起名字那人对他的未来寄予了多大的希望;偏矮的那人则叫祖君彦,言辞并不多,但脸上的精明一看可知。
然后又由孙山介绍苏游,五人正在一处互相行礼寒暄之际,几辆马车由远处急驶而来,当先那车上插着一面大旗,上面端端正正写着“齐王”二字。
苏游笑道,“想不到齐王也来得甚早。”带着四人迎上去时,马车上却下来三人,齐王和薛道衡之外,还有个四十岁左右的清秀汉子,俊朗不亚于杜如晦,却是梁郡东留人王贞,字孝逸,似乎除了苏游外,其他人对他都是久仰的。
“今日重阳佳节,又风和日丽,登翠云峰,观东都菊黄,岂不美哉。”杨二边说边招呼众人,一起往翠云峰而去,挑食物的挑子,以及卫士歌姬亦跟随其后,且歌且行,往山顶迤逦而来,几个歌姬和婢女又不时跑往路边去采茱萸,荆棘勾扯衫裙,众女嬉笑怒骂,又是别有一番风味。
后汉时,汝南桓景学师于费长房,费长房说:“某年九月九日有灾,家人缝囊盛茱萸于臂上,登山可免灾。”桓景如言照办,举家登山,果然平安无事,三日后还家,见鸡犬牛羊皆暴死。此后,九月九登高、野宴、佩带茱萸,成为习俗传延下来,南朝宋武帝刘裕在重阳节宴群僚于戏马台,更把茱萸当作犒赏全军的奖品了。
上山路上,也有往下走的,也有停在道中走不动而被超越的,大家不管相识与否,相互诉说着离山顶的路程,互相鼓劲,似乎好像数学学得好就一定能按照计算好的时间登顶似的。
走了一阵,连齐王也累了,大家便歇息下来喝水,又有手巧的婢女歌姬用茱萸做成了香囊,于是给众人分发佩戴,只是此处虽然古木参天,入眼却尽是古墓累累,风景并不好。苏游一时却有了登高望远歌咏长啸的雅兴,自然,该吟诗的场合他从不落人后,以免失了先手,至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