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朝堂上还在讨论的“放弃河东!”做不得真,这个烟幕弹可以看出臣子们的真正想法,也可以迷惑敌人。
可恨的是,河东不是浅水原,而李建成也不是李世民。
当日面对薛举的大军时,李渊仪仗着关中有粮,长安有兵,可以忍受李世民的失败,并亲自鼓励他东山再起。
可现在的局势已不容李建成有失,如果失去河东的话,李渊实在找不着还有什么出路。
河东要不要不是真的问题,问题是,这种时候真的需要李世民来给太子擦屁股吗?那以后李建成的出路又在哪?
允许李世民开府是李渊的恩典,但李世民帐下的天策府欣欣向荣之后,李渊想得更多的却是日后兄弟相残的人伦悲剧。
可现在。。。。。。。。
正当李渊端坐于龙椅上呆望着文武百官胡思乱想之际,李世民排众而出,奏道,“父皇,关中不可放弃啊!太原是陛下的龙兴之地,大唐的根本所在;河东物产丰富,百姓生活殷实,是京都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若是放弃河东,岂不是相当于将子民拱手让给贼寇,这必将导致朝廷与百姓离心离德啊!请陛下拨付我五万精锐,儿臣定当消灭刘武周,收复汾晋之地!”
秦王李世民请战要求,顿时引来武将的附和,文臣中的主战派也都纷纷站出来支持李世民的决定。
李渊对此自是颇为意动,事实上他对这一场大战的领军人选早就着意于李世民的,只是想不到因为自己的一点小心思而绕了这么大一圈,走了如许多的弯路。
但愿这是好事多磨罢!
李渊此刻也只能默默许愿,但关于如何出兵的问题,并不适合在朝堂上讨论,于是李渊留下了若干有关部门的主要官员之外,当即宣布了退庭。
三日后,李渊集结关中大军,御驾亲征!
到得华阴长春。宫后,李渊把李唐的家底——共计八万精兵亲手交到李世民手上,并作出“李世民不胜,朕便不回长安”的决定。
哀兵必胜!李世民对这一仗充满信心。
仿佛早就知道李唐会破釜沉舟似的,就在长安城的朝堂还在为是否放弃河东而议论纷纷之际,刘武周果断把前往雁门的宋金刚部五万大军调回了河东,以作后援。
接下来的一场大战,李唐的总兵力将达到罕见的十八万人,而刘武周一方也有十一万人。
这一场大战,规模与当日宇文化及和杨善会的联军与瓦岗军的决战不相上下,可最终的结果会如何呢?
时令就这样悄然进入十月,被围攻将近三个月的鲁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