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而感到羞愧。
对于汉代现实社会了解的越多,刘谦越觉得,在汉代现实社会背景下,儒家思想是必不可缺的指导思想。如果缺少了儒家思想,没有君君臣臣这些看似很不合理的制度,偌大的大汉也许早就和罗马一样分裂了。
为此,刘谦得出一个结论,至少在汉末这个年代,儒家思想还是很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只能改良不能废除。形成这个结论之后,为了防止像朱熹那样的儒家思想家禁锢后代的思想,刘谦力劝郑玄等人对儒家思想进行改良。
尽管刘谦也知道儒家思想对大汉的重要性,非常重视儒家改良问题,可是他毕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不了解这个时代的士子对儒家的理解深度。
为此,当郑玄用事实依据,为刘谦分析了夏商周分裂现状和文化裂痕,以及秦代崩溃后分裂为许多诸侯国是因为文化多样性之后,刘谦这才真正重视起儒家的大一统思想了。
其实这也不怪刘谦,毕竟到了刘谦穿越的时代,儒家虽然处处挨打,可是儒家思想经过两千多年潜移默化,早就融合到了汉人的骨子中了,就算没有学习儒家典籍,日常生活中处处折射的儒家思想依然在每时每刻影响着大家,令很多人反而忽略了儒家大一统思想对中国历史巨大的影响。
由郑玄的提醒,刘谦这才想到,汉代以前中国由于东周数百年的分裂,加上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各地之间的文化差异极大。
正是大一统思想的出现,并被汉武帝推广到全国各地之后,形成的巨大凝聚力,才保证了在西汉覆灭之后,大汉没有重新分裂为很多国家。更是保证了,不管中国如何的分裂动乱,最后终究会恢复大一统状态,而且还不会因数百年的分裂而造成文化割裂的情况。
反观后世的欧洲,历史上的古罗马存在的时间远比大汉的时间长久,可是古罗马灭亡之后,尽管很多民族都继承了罗马皇帝的名号,可是罗马再也没有恢复过大一统的情况。就算拿破仑短暂的统一了大部分欧洲,后来却因为为民族多样性,没有大一统的理论基础支持,拿破仑政权很快的灭亡了。
经过一番反思后,刘谦不由得又想起了毛太祖伟大的建国史,回忆起思想决定胜负武器不是制胜关键的论点,最终决定将儒家思想教育放到首位,而科技研究屈居于思想教育之下的方针。
处理完南都学院的事情,刘谦依然没有离开宛城,而是去拜访了老友葛玄。
自从刘谦获取了益州,第二年打通了汉州和益州之间的南郡,迫使袁术签订了互不侵犯密约之后,政权相对进入了和平时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