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要有实力的,我们没兵了,哪敢毁约?”
刘邦又嘿嘿笑了,不好意思地说:“那你就不怕我毁约,把你们都杀了。”
陈恢说:“除非你是傻逼。你杀了我们,就没信用了,前面的城池将与你决一死战,你这辈子只怕也别想进咸阳了。”
刘邦又聪明又爽快:“好,我封你们太守为殷侯,封你为千户侯。”
第36章 秦二世被弑
陈恢的建议确实很管用,沿途的官吏听说投降了就能封侯,纷纷宣布阵前起义,也不知道他们的党性原则跑到哪去了,几乎看不到忠臣。最有名的两个起义将领是高武侯鳃和襄侯王陵,大概他们的“高武侯”“襄侯”也是刘邦封的,因为在秦国封侯很难,连丞相李斯都当不上,别提这些小小的地方官了。刘邦这个流氓为什么最后能成功,主要就是大方,谁要跟他干,出手就是一个侯爵,反正就是一纸委任状而已,也不用从他家掏钱发工资。根据张家山汉简,西汉刚建立的时候,普通兵哥的爵位都很高,一个普通的大兵,拄着拐杖一瘸一拐走过来,看上去乡巴佬一个,但他的爵位可能是大庶长。要知道大庶长是秦二十等爵制中的第十八级,非常非常高贵,仅次于关内侯和列侯。李斯贵为丞相,爵位还不一定有这么高。后来刘邦曾提到,秦朝老百姓的爵位在第七级公大夫以上,就可以直接闯进县政府,和县令对话,拿到现在,大概相当于省级人大代表。如果是大庶长,起码得是正部长级别的官位才能和它相配。我对现在的制度不熟,如果说错了,请大家补充纠正。
就这样一路印发委任状,刘邦沿途再也没有遭受像样的抵抗,有“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架式,两岸都是欢呼之声。他听说南阳郡内还有一个胡阳县令不肯投降,不高兴地说:“没想到还有一个死硬的顽固分子。”于是率军折回,进攻胡阳(今河南新野东),之后碰到了一个叫梅鋗的人,是鄱阳湖边一个土著首领番君吴芮的下属,听说北方战乱,也来趁火打劫了。梅鋗带的兵大多是鄱阳湖边的百越少数民族,嘴里说着谁也听不懂的鸟语,刘邦喜道:“看,秦朝多腐败,全国各族人民都起来反抗他了。”于是邀请梅鋗一起西进,进攻析(今河南西峡县)和郦(进河南南阳北),这两个县邑也都识趣地投降了。由于之前受到郦食其的教育,刘邦知道屠城对自己不利,开始实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政策,严禁士兵掳掠地方,地方上的老百姓都奔走相告:“刘将军这个人不错,要是他当王,我们就有好日子过了。”关那边的秦国本土人也听到了这个风声,开始盼望义军的到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