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的人啊!
而且因为当年罗孝全对抵进广州城下的还是平南侯的海皇全军进行了洗礼,这导致了目前朝廷里一半官员都是浸信会的,毫无疑问,他们的子孙贵二代、军二代、官二代也肯定会是浸信会的,这太可怕了。这就是教育一系的双星。英国圣公会系统的教会学校不亚于浸信会,因为英国国力全球无双,他的传道士、教堂、信徒数目和整个美国传道力量加在一起相若,还要多一些。
要说类比,圣公会就类似于大宋朝廷邸报,仅仅就一份报纸(一个教会),美国传道力量就类似于其他各类私营报纸,后者数量非常多,派别眼花缭乱,乱哄哄的,甚至彼此有仇水火不容,但一份邸报销量就相若于所有杂鱼的销量集合。仅仅因为美国南方新教教会沾了为三皇洗礼以及被海皇帮过一把的好处,以及朝廷在列强间比较喜欢美国。
美国是第一个先后和宋国、清国签订首个对等条约《蒲安臣条约》的国家,从美国修建大铁路开始,宋国人想成为美国国籍很简单,买船票到美国就行,所谓的落地入籍。其他列强还是太凶,所有条约都是或多或少的不平等,即便是汉奸洋奴横行的宋国朝廷也感到很难接受,经常呻吟来呻吟去,让只觉的他们是三桂党的无知小民觉的这些大人是咋这么麻烦?你们不就是洋奴吗,呻吟给谁看啊?皇帝谁坐不行,即便白皮洋人牛比当了皇帝,只要不让我们饿殍遍地也可以。
再其次就是天主教,天主教也有教会学校,只不过它们数量少,天主教喜欢整个整个街区的收人,文盲率较大,育婴堂很多,办初等教育在数量和辐射面上不敌英国和美国新教,不过人家走的是高端路线,其高等教育也极好,有几家大学,但都位于大城市。
再往下,就是些不知名的小教会的教会学校了,这些学校并非说会把你子弟教坏了,相反,一样教的不错,出来办工厂开商业去洋行都没问题,仅仅弱点是要自己通过大宋科举考试才能做官,而出题考官都是大教会里的家伙。
教会学校就类似于正统洋装,穿出去不会掉价,但是除了正统洋装外,还有中西合璧的洋装。就是各种工商学校,教你洋文啊、两栏西洋式记账啊、烧玻璃啊、做肥皂啊、修手表啊、磨眼镜啊、甚至于跑船当水手啊,这都是教人谋生的技能,并不以贵为追求,但谋个小康绝对没有问题。最下面的就是儒家私塾………出来不知道干嘛,办个报纸当个记者?也许也可以去上海参加满清科举哦。
打听清楚之后,老三浑身出了一身冷汗:奶奶的,从老爷子私塾出来,老子儿孙要去《韶关新报》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