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邮件的飞机从航行在汉堡――美国航线上的一艘德国邮船的前甲板平台起飞,以加快向纽约投递邮件的速度,美国方面注意到了这种潜在的威胁,于是,开始重视起了这个理论的实践。
1910年1月9日,起飞试验小组在美新型轻巡洋舰“伯明翰”号的前甲板上方竖起了一个向前倾斜的平台,其它工作也准备就绪,并决定于11月14日在汉普顿锚地试飞。这一决定公布之后,《世界报》发表了一则令人惊奇的消息。原来,为了敲打美国海军,加快舰载飞机试验的进展,《世界报》决定支持一位名叫J?麦克迪的飞行员于11月12日从“宾夕法尼亚”号邮船起飞试验。非常遗憾的是,麦克迪在起动引擎时,不慎打坏了桨叶,从而使试验流产了。
尽管《世界报》所组织的试验未能获得成功,但它却刺激起尤金?伊利的好胜心。1910年11月14日,“伯明翰”号按规定停泊在汉普顿锚地,远远看去,舰首长宽7.3米的木质飞行跑道惹人注目。这条跑道从巡洋舰的舰桥开始平缓地向前甲板倾斜,在飞行跑道的首端,一架待飞的60马力的单人双翼民用飞机正迎风而立。按计划,应等待军舰迎风航行时才能起飞,但由于狂风骤起,为了能够圆满地完成试验任务,驾驶员伊利仓促起飞。
飞机顺利地发动了,随着螺旋桨的越转越快,机身迅速地向前滑去,由于舰上可供飞机滑跑的距离太短,使得飞机在脱离甲板的一瞬间,仍未达到起飞速度。由于速度不够,机翼带来的升力自然不足,只见飞机在滑完26米的跑道后,机头直往下扎,而且驾驶员同指挥台的通讯联系也不知因何中断了。人们惊呆了,以为一场惨剧又将不可避免地发生。眼看就要机毁人亡的时候,沉着的伊利巧妙地操纵起飞机的尾水平舵,终于使飞机在即将闯入海面触水而机毁人亡的瞬间昂起了机头,紧贴着水面瞒珊地飞行了几公里,在海滩旁的一排小木屋附近安全着陆。
这次试飞成功,引起美国海军部的高度重视。虽然当时有不少舰队指挥官仍强烈反对继续进行这种试验,他们认为在大型战斗舰艇上安装飞行甲板,将会妨碍各种舰炮威力的发挥。但是,美国海军部却坚持拨出专款作进一步的试验,钱伯斯工程师甚至提出,所有的巡洋舰都应装上这种平台。同时,还有人提出了把起飞平台装在战列舰炮塔上面的设想等等奇特见解。
在这股热情的推动下,钱伯斯获准让尤金?伊利在重巡洋舰“宾夕法尼亚”号上降落。飞行时间定于1911年1月18日,飞行地点在旧金山海湾。这次飞行是从海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