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一匹绢可做几百上千张,成本也不过七八文,算上绣工针线,也不超过十五文。而卖价五钱银子的布匹衣裳,其中利润远不止这十几文钱。
这样一来,被吸引进店的客人源源不绝,再加上店里东西物美价廉,伙计服务周到亲切,不过三日功夫,织衣巷的日利润便就可以达到当初陇县酒楼的水平了。
薛延高兴了两日,但眼见着秋日近尾,初冬将至,他又有了新的烦恼——寻不着好棉花。
宁安也不是没有棉花,但大多是旧棉,能用,可到底比不得新棉花白软舒适。再加上今年的收成不好,棉花的品质不高,价钱却并没有低过太多,薛延带着阮言初寻遍了整个宁安周边,始终找不到合适的货源。
晚上时候,薛延抱着一盘子葡萄坐在炕头,眼睛盯着地面想事情,边胡乱揪着葡萄粒子往嘴里塞。
阿梨知道他的烦心处,这事安慰也没用,还不如留给薛延时间让他好好想想,便就自己坐在一边继续做鞋子。她已经把鞋底纳好,鞋帮也做了一半,眼看着就要做完了,忽然想起来是不是该往里纳一些棉花,这样冬日穿的时候更保暖。
阿梨思忖一会,算了算孩子该会走路时候的日子,约莫明年的九十月份,正是冷下来的时候,她定了主意,把鞋子放到一边,下地到柜子里面去找棉花。
距当初赵大娘送棉花过来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了,这期间忙来忙去,阿梨早就把那事给忘记,直到再从箱子里翻出那个包裹,才恍然回过神来,急匆匆回头道,“薛延,咱们有棉花了!”
第86章 章八十六
薛延被她吓了一跳; 牙尖咬破葡萄; 黏黏的汁水从嘴角流下来,他胡乱擦一下,赶紧跳下去; 连鞋子都没穿。阿梨捧着那一堆洁白棉絮; 又惊又喜,笑着往他怀里塞; 问; “你看看,这个行不行?”
怎么能不行。为了成衣店这一事; 薛延做足了功课,与阮言初一起翻了许多古籍农书,又拜访了周遭棉农,几乎把棉花的特性了如指掌。
阿梨翻出来的这叫长绒棉; 是棉花中最好的一种,但生长环境苛刻; 宁北这一带根本种不出来。长绒棉人称为“羊绒质感,丝绸光泽”,棉絮一团团,又白又大,且洗后不易缩水; 若用来做棉衣棉被一类,再好不过。
薛延眼睛一亮,急急问; “梨崽,你这哪儿买来的,多少钱?”
阿梨说,“是咱们还在陇县的时候,赵大娘送咱们的,说是在大行山买的,一下子买了许多。大娘也不是富裕人家,能一下子买那样多,应该不会是太贵的东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