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谨尊圣谕。”
“哎,先别着急退下,列位爱卿,朕还有一件事情要和你们商量商量。”
看着三个人脸色各异,小朱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因为他现在已经创造了一个效果出来,那就是,皇上一般不会强行的进行意志传达,平时也是和蔼可亲的什么都是商量着来,但是一般来说,皇上的意愿都会得到实施,只是需要他们给帮忙擦屁股而已。因为皇上的想法在他们看来错漏百出,全靠他们来找到冠冕的理由,于祖制和法制之间,腾挪出堂皇的漏洞。因此,现在所有的阁臣、九卿,包括王承恩、曹化淳他们都一听到‘皇上要商量事情’的说辞,均头疼不已。
“钱先生,朕想问问今科举试,这人数共计多少人啊?”
钱谦益答曰:“各省举子定数三百,但历年均多有超出,加上今科恩举两人及国子监举12人,共4767名。殿试贡士共计301人,尚有4466名举人未取。”
“哇!这么多人啊?寒窗十载,却要几千人共抢独木桥,如果加上没中举的人,岂不是更多?”
“回皇上,寒窗苦读,未必得中。天下士子确实是很辛苦的。”几位大臣都是这么过来的,其中甘苦,自然各有滋味。
“是啊!因此,朕有个想法:此四千举子,可于全国给地苦寒鄙陋之处开立义学,教化生民,不论妇孺老幼,至少应知圣礼经宗,可书写自己的名字。黎民不用缴纳钱粮,均可入义学学习。义学时,统号‘义师’,定三年为期,考评成绩后即可安排职务。先安从九品品轶赏赐官衔俸禄,怎样啊?”
“这…”三个人对视之后,还是用眼神让最能跟皇上说上话的温体仁出面答复。
“回皇上,这举子主讲义学,诚然是个宣讲圣言的好方子,一旦开行,必然是流芳百世的圣举。但是,这九品官轶,还有义师的俸禄,怕是不合。”
“嗯?按大明祖制,凡举子不是均有银粮发放的吗?再有,候补生员,难道没有品轶吗?”
“回皇上,祖制是规定了钱粮的数目,但早已经拖欠了,那些举子返乡后,多数靠乡绅资助或者开办私塾来过活的。至于品轶嘛,应该说,从九品已经属于官员了,举子因义学而晋官,恐怕会对科举产生不好的影响。”
“可是,普天下,无力识字的人实在太多了,况且这些举子不去体察民间疾苦,朕也是怕他们眼界不宽,闭门造车。”
“是,是,皇上拟开义学这事,诚是良策,但怕是要耗费钱粮,并且这品轶?”
“那待三年考绩良好,可择优赏九品官轶,其余赏从九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