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乎眼缘的名字进行任用。有了义学考绩的制度,吏部官员的工作量也减轻了不少。
整个官僚系统,对于这个‘普及教育,最大限度降低文盲比例’的举措,赞赏有加,特意给小朱将来的尊号前加了文盛二字。呵!
并且,毕自严还创造性的利用义学专款,在户部设立了‘义学库’,今后乡绅、官吏,都可以往这个库里捐银子,这些银子全用来给天下‘义师’发工资和补贴之用。这已经初步具备了后世‘基金’的模样了。
等这件事情全票通过后,殿试的时间也到来了。
不过金贸依然参加了殿试策问的考试,虽说依然惨不忍睹,但大家对他的勇气,也是赞赏有加。最后,还是在小朱的帮衬下,赏了他刻名国子监的荣耀,刻名国子监就算是有大功名的人了。
状元郎依然是刘若宰,他的文章确实不错,加上小朱很欣赏他敢在会试中用两股做答,并且高中会元,这份才华和勇气还是要鼓励的。八股文现在虽已没落,但仍然是广大学子、考官用来衡量一个人才学的重要手段。比如对对子,对对联,就是因为八股中需要四对对联,才成为文人日常斗才的比较性技艺。八股要退出历史,但对联却永远的保留了下去。选刘若宰既是顺因潮流,也是在转告天下的士子,不要拘泥于八股之中,毕竟两股的状元都给你们点出来了,还有什么不可以的?
榜眼和探花分别就是温、周二人的举荐。金声在策问中一力西学,合乎小朱的胃口。而如果金声也是一甲了,从政治平衡学上考虑,温体仁推荐的蔡辰恩无论如何也不能不进了。
要知道,在殿试前回答皇上的询问时,明确提及学子名字,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三名学子和皇上的这三位内阁重臣一定有着潜在的联系。在殿试之前,是完全公平的阅卷、评判。在会师之后,各位座师们,按惯例,是可以公开推荐滴。毕竟殿试只是一个排定名次的问题,考不考都基本是进士了。
温体仁是小朱一力提拔的孤臣,适当给他一些助力也是应该的。只是这么一来,对于原本的榜眼、探花来说,似乎不太公平,但是实在想不起来,那两个人的名字了,只好作罢。
发榜那天,京城着实热闹了一番,等小朱和群臣喝了酒之后回返后宫的时候,王承恩喜气洋洋的过来报喜。
“皇上,皇后娘娘怕是有喜了!”
靠,不会是愚人节吧?还好,今天已经是4月底了。
“哦,好事啊!传太医了吗?”
“没有,皇后传的是那个西洋教的神甫费力克斯。”
“胡闹,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