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初听到这个消息,小朱还窃喜一阵子,京三营的整顿有理由,有条件了。可是看到洪承畴和杨鹤联名的折子,看着后面附着整整2万人的阵亡名单,小朱的心里开始难受起来。毕竟是两万多条人命啊!就这么三天时间,没了。
痛定思痛之下,赶紧拨银子抚恤。举办了招魂仪式。并立刻下旨,让杨鹤总理在陕的三营军务,尽快休整,恢复元气。并且赶紧把原本要配发给袁崇焕的十八门‘光启炮’分了八门,给陕西那边送过去,这次损失的不止两万人,还有几千杆火铳,没有火器上的优势,杨鹤与洪承畴的日子不好过啊!
事实证明,小朱是幸运的,老杨鹤,在旨意传达到的前一刻钟,正捧着‘士责搁笔’痛哭流涕,遥拜京师方向呢,老先生准备写点遗书之类的东西就自尽了。如果不是传旨的太监高起潜莽撞惯了,踢门而入,老杨,就真的成为历史人物了。
得到这个消息,小朱又连夜写了圣旨给杨鹤,劝慰一番,才算平息了他自杀的念头,专心和洪承畴一起剿匪了。
接下来的两天小朱琢磨琢磨不是事儿,连忙又下了一道类似心得,类似罪己诏之类的东西,上面大体内容是:“国家有难,士安不知守土,烽烟四起,兵难保民平安,罪不在厮人,罪在我这个当皇上的。今后,如无明确旨意,不得轻易自裁。朕不会轻易杀了自己选拔的干部,也不愿意看到,国家的栋梁股肱,轻易就言死。希望你们都明白朕的用心,国家现在艰难,但只要大家同心协力,一定会挺过难关的,希望大家给朕一个时间,给自己一个时间,给天下一个时间。”
等到这个公开诏书发布之后,从王承恩给小朱递上来的民意反馈上看,反映还是不错的,大家都知道朝廷这两年的难处。也因此对皇上这个诏书表达理解和支持。并且熊文灿接到这个明诏后,痛哭出声,当天竟然随着船队去安南了。
熊文灿啊,你跑安南去干什么?虽然让你督抚南洋海事,可朝廷这边,还真没有让你这个朝廷的一方镇守大员出国的意思啊!不管了,反正小朱相信熊文灿的本事,索性由他的性子算了。
小朱的厂卫还是有些说法的,原本皇庄试种红白薯的时候,就借机会清理了一下,宫中的效果很强,连筱筠这样的美女都曾被清理,可见裁撤的力度。但厂卫这边却动静不大,小朱后来把东厂给王承恩打理,锦衣卫给曹化淳打理,顺便指导了他们两个一下,厂卫不是单为了监督官员和锦衣卫成立的,而是要打探一些敌人的虚实。在民间,因为东厂的名声比锦衣卫还要臭,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