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任命早在人们的心中了。因此,孙承宗张了张嘴,没说什么。李邦华却很自然的领旨谢恩。这份淡然从容,正是小朱想要的。
李邦华刚要告退,小朱抬手制止。
“不忙,不忙,朕刚好有些事情找阁臣商量,邦华也可以听听。”
内阁议政,皇上找人旁听已经是惯例了。内阁没当回事,李邦华却激动的很,让他坐,他也不坐,只是在阁臣后面站着。这是等级,小朱也改变不了,除非再让王坤做个马扎出来。
“前日,内官总监曹化淳向朕建言,说京三营减了不少人马。为了拱卫京师,向朕提议筹建勇卫营。加之,天启七年尾,周先生曾提议筹练新军可一营一营的建,因为毕竟朝廷的银子太少。这都将近一年了,事儿太多,也没顾上。朕想的是现在刚好是个机会,干脆,勇卫营就按新军的法子来练。不知道,各位先生怎么想?”
徐光启的机械化部队的建设思想,一直是令小朱很自豪的创意。不是为他自己,而是为中国能有这么超前的想法。周延儒的法子,又给了国家建立新型机械化部队的可能。至于曹化淳提出筹建勇卫营,是因为这家伙这些日子,收了不少被李邦华淘汰人员的银子,准备来个换汤不换药。
小朱却刚好得到编练新军的机会、人选。京三营每年节省的22万饷银,刚好可以筹建4000人左右的新军。
这个方法是曹化淳的主意,所以今天他也在旁边,但听皇上的意思,竟然是编练新军,他脸上的汗开始冒了。
呵呵,活该!小朱心里偷笑,贪污的坏处出来了吧?拿人家手短,我看你难受不?虽说心里这么想,但毕竟是用人之际,他闯祸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小朱这回还是要替他擦屁股的。
各位大臣们都没什么反对意见,毕竟这事早就有定论,只是一直没个合适的机会,现在见皇上拉着李邦华一起议论这事,大家都是玲珑心窍,也知道,勇卫营的主将一定是他了。
剩下来讨论的,就是勇卫营的级别、装备、定位和兵种、兵源这些细节了。
因为是新军,而且培训人员是为了将来可以随时扩编而准备的,因此,主将的名衔不适合用实际官职来限定。因此:
勇卫营主将:李邦华,加定远将军衔(从三品)。
兵源:山东、河南、河北、山西以及京师等地的军户、卫所和武举人员。并且李邦华担任过武举主考官,所以,也命他从武举中挑选出十户、百户、千户、把总之类的带队小军官,最合适。
兵种:马、步、骑、车。没办法,尽管徐光启改进后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