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以点带面:“北土闲旷之地,土广人稀。每遇灾时,蝗阵如云;荒田如海;集合佃众,犹如晨星;毕力讨除,百不及一。非均民之不可已也。”讲开垦荒田也能减少蝗灾损失,并且顺手处理了流民安置的问题。
“秋耕之利,掩阳气于地中,蝻蝗遗种翻复坏尽,次年所种,盛于常禾。”即翻种可以将蝗子从深土中翻出,这些虫子的尸体,直接埋于地中,将来还可以直接转化成肥料来用。
这条准了,黄河因为长期干旱,现在也不怎么闹腾了,正好挪用治河的银子去干这项工程。
幼虫和本源方法有了,紧接着,就是成虫的扑杀方法。
二、成虫的捕杀、
“其法视蝻到处,预掘长沟,深广各二尺,沟中相距丈许即作一坑,以便掩埋。多集人众,不论老弱,悉要趋赴沿沟排列,或持扑打器具,或持锹锸,每五十人用一人鸣锣其后。蝻闻金声,努力跳跃,或作或止,渐令进沟,即大声不止,蝻虫惊入沟中,势如注水,众各尽力,扫者自扫,扑者自扑,埋者自埋,至沟坑俱建虏而止。前村如此,后村复然,一邑如此,他邑亦然,当净尽矣”。
这条说来很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的特色是什么?人海战术。即用人海战术将蝗虫逐步驱赶,一直轰进预先挖好的长渠中,边赶边填埋松土。直接活埋这些可怕的小恶魔。后面讲的一点很要紧,如果只是一村、一邑防治,其他村、邑不动,蝗虫是很难除尽的。
同时,鼓励农户蓄养鸡、鸭、鹅、鸽这些家禽,利用物种天敌的自然优势,来达到即防治蝗虫又增加副食的目的。此时的农民,只有过年才能见到肉味,各种蛋类,都知道好吃,但没钱蓄养而已。这条政策的实施,让小朱振奋的想到了流黄的咸鸭蛋。
准奏,准奏,小朱现在高兴的只会说这俩字了。
三、食物链上的坚壁清野。
成蝗不食绿豆、豌豆、豇豆、大麻、茴麻、芝麻、薯芋,凡此诸种农家宜兼种,以备不虞。”用躲避法来对付蝗虫,专挑蝗虫不吃之作物种植。关于薯芋即红、白薯,徐光启还貌似拍小朱马屁一般,说了这么一句话“甘薯,根在深土,食苗至尽,尚能复生,虫蝗无所奈何,胜也。”
这回,方正化连问都不问,直接就帮着在上面批红了。金薯、陈薯是小朱最漂亮的施政,整个策划、实施以及推广过程中,全国上下就没有什么反对的声音,现在好了,让皇上平白拣了另一个好处,原来番薯的青苗是蝗虫拒绝吃的,而且即使上面的青苗被吃了,仍然可以重生。
太牛了,想不到无心插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