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州、女真的传承以后再说,单说说毛文龙和袁崇焕这两个生死冤家。
毛文龙和袁崇焕都是从基层一步步上来的领兵将官,但两个人的脾气秉性截然不同,治军、统兵的方法也大相径庭。毛文龙失之野蛮,他的部将全是他的干儿子,干孙子。这样的毛家军建法,其实也是这个时代的通病。明代不乏战功赫赫的戚家军和沐家军。现在也存在郑家军和毛家军。将来还会出现洪兵与左兵。这毕竟是几千年的传统了。
而袁崇焕的建军思路则是正统的,明太祖朱爷爷,很反感私家军的形式,所以才出现了卫所制度。但因为边关形势危机,所以现在的满朝文武,对于这条祖训,也都睁只眼闭只眼了。
但袁崇焕不同,他骨子是一个很坚持信念的文人。所以,他根本看不上毛文龙这样的将领。再加上,毛文龙缺点一大堆。
明代几百年的积弊,杀民冒功、杀降敛财、空饷吃粮、骄横跋扈。等等等等,毛文龙有样学样,可谓五毒俱全。但拿温体仁的话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嘛!’
而且更绝的是,两人的战略思想也大相径庭,袁崇焕主守,步步为营,用兵求稳,用袁崇焕的话叫“缓图之”。
毛文龙呢?他认为与其坐等对方无端做大,不如时常派兵骚扰,即可以打乱八旗轮防的后金政策,还可以趁机多抢点钱,多抢点汉民回来。
要说二人的策略都有对的地方,但是,无论二人之间如何争论,这些和毛文龙的战略作用相比,都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他的海军,因为他的东江镇。
以皮岛为中心的东江镇,可以说是楔入建州的一根鲠骨,不仅随时可以出兵骚扰后金政权的后方,还可以起到招揽、收容从建州逃散回来的汉民。
后金的汉民因为地位低下,所以,经常有成规模的逃离现象,其中也不乏奸细,但出于各种考虑,毛文龙还是收拢了不少,并且予以安置,还从中挑选精壮来充实他的队伍。
现在毛文龙有钱了,由于不用再跟朝鲜强索钱物,而是名正言顺的进行贸易,毛文龙跟朝鲜政权的关系也改善不少。但他和袁崇焕的矛盾始终没能改善。
当初,为了施行各种目的,也为了缓和袁崇焕和毛文龙的矛盾。小朱和内阁在两人的任命上绞尽脑汁,但恰恰因为东江镇是毛文龙一手一脚打出来的,所以,东江镇成为了导火索。
根据东江镇的地理和战略的考虑,内阁还是将东江镇划分在宁锦一线的战斗序列之中,也就是依然隶属于辽东镇管辖。
整个辽东一带,根据孙承宗、熊廷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