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说一千,道一万,国家现在实在没有这个精力和实力来做。
既然迁延甚广,出力又难讨好!索性拖着吧!
这段时间可真是不短,因为大家有意无意的将小朱的注意力吸引到陕西叛乱的上面去了。
陕西去年好容易安抚下来的流寇又开始闹腾了,因为‘捕蝗八法’中,有改陆田为水田的法子,尽管是以点带面的进行整理,难免有矫枉过正的现象出现。杨鹤与洪承畴也发动民力推广改田。而陕西地处高原,黄河水涸,要想引水蓄田,势必要难上加难。加上张彝宪推广红白薯推广工作的同时进行,也因为张彝宪极力想在老闹事不消停的陕西干出点成绩,好为皇上‘分忧’。于是同样采取了强制措施。
连续两个强征民力的政令一下,谣言,这个历次农民起义都屡试不爽的东西,就又出来了。
谣言的内容很简单:
1。引水蓄田在陕西势必难行,到时候,素有屠手恶名的洪承畴,便有借口大杀特杀过杀人瘾头了。
2。红、白薯种植,那玩意吃着是不错,可是种植呢?那是在关东的土地,咱们这陇西和关内的土地,适合不适合谁知道?如若不成功,张彝宪这个素以贪敛闻名的死太监,一定会为了避免皇上的责罚,推诿责任给咱们老百姓,难免又要杀一些人滴。
这样,两个大坏蛋:陕西布政使洪承畴、浣衣局提督张彝宪,就成为了这次民变的借口。
在经过冬天和春天两个季节的修养,这些流寇的战斗力有了极大的发展,游击将军高从龙在接战的第三天,就阵亡了。而且死状惨烈,被乱民给分了尸体。
游击将军算不上什么大官,只有从七品左右。但是,这高从龙却是榆林总兵泾国公陈芷勇的远亲,榆林总兵陈芷勇在整个陕西内的声望很高,连带的,高从龙阵亡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但这个巨大却是负面影响。
各地的民众听说之后,都产生了一个想法:
“什么?连泾国公的外甥都死了,那咱们还等什么?直接投靠过‘上天龙’大当家的去吧。”
于是,陕西流寇有了迅速壮大的规模效应。');
第五章:剿匪应急预案
三月份,接到袁、毛二人的争执,以及袁崇焕建议加强蓟镇防务的疏奏之后不久,小朱他们君臣就开始了二年的剿匪之旅。
大家这次齐心协力的研究陕西流寇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大家都不愿意讨论袁崇焕和毛文龙谁是谁非。既然争论起来有困难,既然毛文龙已经撤兵海上,与袁崇焕不相来往,先拖延一段时间,岂非不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