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反正二人现在只是较较劲而已,谁也不敢动手开打,现在的皇权威严,权威性还是有的。
搁置一个问题,自然不能忽视另外的问题,蓟镇固防的问题,因为朝廷太穷,索性先放着呗。先把陕西摆平再说吧。
剿匪的方法已经属于预案性质的应对策略了。发钱、发粮、发旨意。升官、抚恤、减免税赋。当然,主要政策依然是招抚。
并且明刊中进行明示,上面详细把朝廷的意愿写清楚,比如发钱,要细化到各家各户凭借乡里保长的证明,可以领到400枚铜钱、一石粮食(米面红白薯四样合计一石)、粗棉布一领。
同时严正声明,只要天旱继续,则税赋年年皆免。
这样,之前驿站明刊的效果,终于被大臣们所认识,原来他们还以为皇上是在‘持民以诛贪’跟他们玩心眼呢,现在好了,明刊所到之处,民皆向服。
这里有个一点要解释一下,所谓保长,是现在的里长,每十五户为一里,十里为邻。‘邻里关系’这词就是这么来的,里长、邻头,分别是基层管理者,义务的,没有正式薪酬。后来大家就统叫保长。
领赈济粮钱需要保长做证明,只要民众愿意跟着保长,一起去官府那里领粮食,就意味着大明政府的权威正在逐步建立。
政府权威的恢复,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所谓乱世,说白了就是无政府状态,既然出现了‘有’政府状态,那么乱世也就将转化为盛世。
杨鹤不是很懂兵,但他有威望,还有识人用人的眼光和魄力,洪承畴的假(代)布政使,被正式任命为陕西布政使。和杨鹤在某些场合上已经仅差一级了。
洪承畴在朝廷全力支持下,打起来还算顺手,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初步巩固了阵地,并且将叛匪的地盘牢牢控制在三水周边地区。这次,洪承畴用光启炮没少杀人,但没有一个是俘虏,因为杀降这样的事情,干一次都是天大的污点,更何况现在有国策在压他。
战事打的差不多了,就该轮到杨鹤出场了,杨鹤出场的目的只有一个,招抚!
招抚,可恶的招抚,现在崇祯朝,刚刚遭灾两年,朝廷还有能力进行剿匪,然而,连续十几年的灾荒,拖也能把国家拖死。所以,小朱真的很希望能全力清剿,但可惜的是,内阁不同意,他这个当皇帝的就没有办法。
“看吧,”小朱举着洪承畴和杨鹤的奏疏跟温体仁厉声说着:
“杨鹤一定能够招抚成功,然后明年这个时候,他们还会反叛,久而久之,流民势必养成习惯,降后过冬,复叛索粮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