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鹤一定能够招抚成功,然后明年这个时候,他们还会反叛,久而久之,流民势必养成习惯,降后过冬,复叛索粮钱。”
真是气死小朱了,降了复叛,叛了再降,这明显的恶性循环何时才是个头啊?
“皇上继统以来,屡发内帑以济饥民,仁慈圣德,定会感化万民,臣祈愿吾皇之忧,早日平复。”
温体仁也对‘一力剿杀’的政策不感冒,但毕竟是皇帝的近臣,不好多说什么,随即,为了引开注意力,他又拿了一个奏疏出来。
“皇上,李邦华大人,前日已经将勇卫营的军员名录誊写好了,并且上报了军饷和武备的用银计划。臣请皇上过目。”
“哦!好啊,李邦华的办事也太稳妥了,怎么这么久才报上来。”
“回皇上,李邦华因皇上定的勇卫营招收十二至十五岁少年定员的方略,特意跑遍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蓟辽等地,优选了一千四百名聪健少年,数额已实是极限,不得以,李大人还自京营军户、勋戚旁支中优选三百名少年以充备员,是以时间上稍稍长了一些。”
“这样啊!那勇卫营剩下的两千六百名定员,就全是成年军卒喽?”
“正是,李大人从九边军卒中优选三千三百人作为勇卫营定员,其中七百人为备员。”
“备员?不是每月只有5名的汰选人数吗?怎么要选这么多的备员?”
“回皇上,编练新军,少年军定比不得成年军卒,是故,李大人特意将少年军和成年军分开汰选,每月有十人的汰选名额了。但日常编练则是混在一起的。并且,还要预备突然猝死的情况出现,是以备员的名额稍稍多了一些。”
“这样啊,李邦华办事就是谨慎啊!那这些备员的安置怎么处理的?”小朱问这么多,是因为他实在懒得看文字了。
“回皇上,备员日常就安置在天津卫所之中,与勇卫营一同训练,前十名作为中选定员之约。另,毛文龙海事银的运送一事,刚好是天津卫的职责,因此,李大人想将这九百名备员用于押送海事银的差事上,一来不用牵扯天津卫的饷银,二来可以给他们一个谋生的饭碗。”
“好吧,这些个方略,你拟出票拟了吗?”
“回皇上,臣已请孙次辅和钱首辅批的票拟。”
“哦?”温体仁这事办的倒是稳妥,他如果批票拟,钱谦益估计又会找麻烦,“不错,难为温先生了,票拟呢?朕这就批红。”
李邦华,国家未来的军官学校可就全指望着你了,希望你的勇卫营不要令国家失望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