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发展。如今的在北海试行供奉科选,将为国家提供一条技术选材的良好渠道,同时在数千年的科举制度背景下,由国家主持的统一考试,对民众的诱惑力是难以想象的。
但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沿江六省的人员北逃过多,则只能产生两个结果:要么东林党出台严厉法规,禁锢百姓的脚步,一来二去,一定出现暴力镇压,这不是逼着百姓们往刀口上撞嘛!而且北逃的人一旦达到基数,其间一定会混杂进间谍人员,目前因为锦衣卫、东厂、刑部组成的国安情报系统具备先天优势,使得谍报战线上,一直是北京占据绝对优势。这样的态势,最好不要打破。
开放丙榜的第二个目的,其实是想借此机会,分流东林旧党控制区内的劳动人民,毕竟只有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没有人,您就是守着一座金山,也得坐吃山空。考中丙榜,你就是国家认可的供奉,以前您叫王二狗,现在您就是王供奉,比来比去,又是您自己最擅长的水稻插秧,从来还没有一个政治制度下,以如此简便易行却又影响深远的改良科举,来提高劳动人民的社会地位。因此说,这是一项划时代的举措(确实不算创举)。
不过这么一看,丙榜的考核内容和方向,就涵盖了一切的自然科学,因为不仅是农业技术,甚至包括了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人才。那么贺逢圣所谓的“牵连甚广”也就有了眉目。
丙榜由科学院、工部、吏部、学政四部委联合主持,其中科学院负责方向和内容;工部负责考核标准;吏部负责将通过考试的供奉们,进行统一安排,成为进士举子官员们的行政助手;学政则负责组织及教材编写,同样三年一个循环,并且在学政下面的教育机构里进行考核。
这么大的一个系统工程,莫说四个部委主持,就是一个部门来折腾,都是很大很麻烦的一件事情,更何况目前的四部委,分属不同的阁臣管辖了。
吏部是贺逢圣来分管,工部是郑三俊,学政、科学院是杨嗣昌,这三个人的性格迥异,贺逢圣偏于谨慎,杨嗣昌偏于锋芒,郑三俊虽说是个成熟的政客,但在原则问题上,也是当仁不让。所以,矛盾重重的丙榜事业,现在就谈及效果,确实为时尚早。
贺逢圣的谨慎,是对的。
“但不能因噎废止!”
杨嗣昌就好像会读心术一般,很直接、很没礼貌的把这话给说了出来,搞得很多人都很想点头,却又打心眼里一百个不乐意。
“好了,好了,”小朱连忙出来打圆场,心中也不由得对杨嗣昌很有想法,好话不会好好说,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