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造出来,发展自己的坦克工业总比今后永远求人要强吧?
话是这么说没错,如果花十年的时间和巨大的资金投入能让法国坦克工业逐渐追上世界第一集团,那戴高乐也忍了。问题是按照现在制定的法国新式中型坦克的技术标准,就是花大量的金钱和时间也没能追上世界第一集团的技术水平,反而是被越甩越远。
是的,法国人遇到了很多跨不过去的技术障碍。比如说坦克装甲,比如说高膛压坦克炮和更先进的反坦克弹药,还比如新式的发动机和变速箱。
几乎是涵盖坦克技术最重要的几个部分法国人一个也搞不定,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所达到的水平也就是二战那个层次,而现在二战已经结束了七年,这七年几乎是一个时代的跨越。
而法国人搞出的中型坦克(停留在纸面上的技术标准而言)还仅仅是德国二战黑豹的蹩脚山寨型号。减轻了部分重量,但与此同时也削弱了装甲,火力勉勉强强也才达到了黑豹的水准,但是穿甲弹质量和精度很差劲,而且火炮身管寿命相当的有限。更糟糕的还是发动机和变速箱,几乎是黑豹那个可靠性不高的发动机的山寨型号,跟现在的世界先进水平相差甚远。
总而言之,大概还要个三五年时间,法国人才能获得一款1943年水平的重型坦克,跟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将拉大到十几年以上。你说说,换做你是戴高乐,这能忍?
肯定是不能忍的,所以目睹了法国坦克工业的现状之后,戴高乐觉得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引进技术,去跟世界先进水平合作,而所谓的世界先进水平也只有那么几家,美国啦、英国啦、苏联啦,现在英美都没戏,唯一也就是能跟苏联说上话了。
而且这次的合作办法也很理想,有德国的精密加工做保证,又有苏联高超的总体设计和二战经验做后盾,搞出来的坦克能差到哪去?更何况李晓峰还跟戴高乐说明了:“第一代欧洲坦克不是全新研发的,而是在T55总体设计的技术上拔高改进。”
这么说吧,这个所谓的第一代欧洲坦克其实就是苏联的壳子里换用部分德国部件的攒机版。不对总体设计做太大的改变,就是换用部分德国零件予以加强,可以说是苏德合流版T55。
其中T55的整体设计予以保留,仅仅是稍微拉长一点底盘,以便换用MTU刚刚研发的8V90四冲程柴油机,该柴油机最大功率620马力,外形呈矩形体,结构采用一缸一盖,并列连杆、推挺杆传动、联身箱体,因而便于拆装和系列化生产;采用机械增压和预燃室燃烧系统,总体布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