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水平。金氏平时将自己嫁妆看得很紧,轻易不拿出来用,再说“父母在,无恒产”; 现在没有分家; 自己与宋渭还在家里住; 一应开销自然是从公中出。
她听了宋渭的话,心里一紧; 担心他让自己拿钱给金珠凑嫁妆; 忙说:“夫君,我嫁到宋家也有七八年了,看着金珠长成大姑娘; 我们感情也好; 我是很愿意为她凑嫁妆,只是咱们出门在外,处处都是要花钱的地方; 总不能一针一线都指望着爹娘,二弟情况不同,他当着知县; 自有俸禄,可我们呢,一点进项都没有。”
宋渭的头低下去,他年近三十,不事生产,读书到如今,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妻儿都靠着父母养活。宋父早有微词,甚至曾说过他天生没有当官的命。这次来东京之前,宋父还说了,如果这次恩科还是不能考中进士,索性放弃举业,或者在老家找个馆教学,或者让宋渭给他找个幕僚的活,老老实实地养活一家人。
金氏仿佛能看穿他的心思,劝道:“夫君,你只是时运不齐罢了,公爹的话你不要放在心上,只要你还想着科举,我就是将嫁妆首饰都变卖了也要支持你。”
宋渭握着她的手,满心感动,“凤娘,你对我真好,待我日后发达后,必定不会辜负你。”
金氏说:“我们不说这些扫兴的话了,金珠出嫁,我这个嫂子也该为她添妆,我就出一贯钱,再将我那支小金钗给她吧。”
宋渭道:“金钗就算是你做嫂子的给金珠的一个念想,钱就算了。如今嫁娶,简直是伤风败俗,有人甚至娶媳妇,首先问的第一件事就是聘财有多少,婚姻本是结两家之好,现在看来跟买卖有什么关系,更有甚者,女方仗着丰厚的嫁妆轻视丈夫,慢待公婆。依我看,金珠的嫁妆也不必太多,就按六十贯来办,她嫁到韩家谨慎本分的侍奉公婆就足够了。”
金氏心里一阵叹气,这个丈夫真是固执,又不通俗务,难怪不得公爹喜欢。至于金珠的嫁妆她也懒得操心,公爹不肯多花钱,婆母明摆着让那陆氏出,反正与她不相干。不过想着在老家时,公爹在她面前常常夸赞陆氏这个媳妇孝顺有礼,金氏心里就有些不得劲儿。
……
自从两家定亲后,韩毅时常过来宋家像宋淮请教学问,在知道大舅哥今年与他一同参加省试后,更是高兴,他与宋渭在书房讨论诗赋、经义、策论,宋渭苦读这些年,经义记得极熟,只是做起策论来太过中庸。
韩毅与他相反,年轻冒进,观点新颖,失之沉稳厚实。宋淮把他们的问题一一指出来,韩毅心悦诚服,虚心受教。宋渭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