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而开,可是倘若能够借此高中,自己的功名前程终究比虚妄的声名道德值钱多了。一时间阙下济济,都是赶来应考的举人。何况此次恩科,言明了只要曾经入过学的,不论有无经过乡试,只要向中书省递交请愿书一份,皆可来京会试,许多落榜的生员更加高兴,争先恐后地报名应试。
洪承畴惦记着陕西军情,一心想要回去重掌大权。桓震知道此人不论军事才能还是治政的本事都非同一般,虽然明知道他是往后投降了满清的人物,仍是用之不疑,以其代杨鹤总督三边军务,平地连升了数级。洪承畴感激涕零,暗自庆幸自己当初临阵倒戈的选择果然是正确的。至于杨鹤,他原就不适合署理军事,恰好陕西巡抚出缺,索性将山西巡抚一并调升入京,却委杨鹤做了山西、陕西二镇巡抚,授权节制延绥巡抚,只管民政,不理军事。
宋应星与哥哥应升,这一年的会试果然第五次一同落榜,幸好他囊中羞涩,正在四处借贷盘费,尚未离开京师,桓震向朝中江西籍的官员打听得兄弟两人寄住在江西会馆,当即亲自前去会他。宋应星原就酷好工艺制造之学,深深信奉穷究试验的至理,桓震尽拣些锤锻冶铸、五金炮矢的话题与他谈论,两人果然一见如故,宋应星对桓震在金州设立的各种的工场极感兴趣,一一打听了一遍。不知不觉之中,已经从傍午直谈到了半夜,两人的肚子不约而同,一起雷鸣起来。
桓震笑道:“我可是空了肚子来的,满打算长庚先生要惠赐一餐,想不到先生精打细算至此!”宋应星赧然而笑,踌躇半晌,方启齿道:“实不瞒大人说,应星已经断炊一日了。”桓震一愕,躬身道:“这就是桓某的不是了。”说着搜搜荷包,约有七八两碎银子,尽数掏了出来,连黄得功身上的一些零碎银钱也都一并要了来,总在十几两上下,双手交与宋应星,道:“小小薄敬,权做先生盘费。”想了一想,又道:“先生如不嫌弃,今日便请搬来在下家中居住如何?”
宋应星与桓震十分谈得来,只道他想招揽自己做一个幕客,心想几次万里迢迢的入京赶考,几乎花尽了家中积蓄,如今自己已经四十五岁,兄长也有五十四岁,一再名落孙山,也该死心寻一条谋生之路了。当下叹了口气,点头答应了,自去与哥哥应升说知。兄弟两个的行李不多,桓震让亲兵提着在后慢慢赶来,自己与宋应星先行一步。一面走,一面不经意的问道:“长庚先生,可还有功名之心?”
这一句话却触动了宋应星的伤心事,涣然叹道:“五考而不中,或者正是上天警告宋某,不可埋首故纸堆,而荒废了实学。”桓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