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朝官领外兵之例,百里是否……”桓震霍然明白,他是要削夺自己的兵权了。这怎么可能随便答应?且不说辽东十几万兵自己苦心经营了这么久,以自己目下的处境,若是一旦将兵权拱手交出,恐怕第一日交权,次日就要死于非命。可是正如徐光启所说,朝臣领外兵的确招人非议,而且两万多辽兵在京畿、通州一带驻扎已久,耗费粮食不在少数,附近居民已经略有怨言,一定得赶快想个办法解决。
当下笑道:“下官正想与大人商议此事。而今天下兵非不多,只得力之兵少耳,而得力之将更少。全国卫所之兵合三百余万,除西北些许之外,皆不能御寇定乱,全仗别设边兵任之。下官不知道养这些兵有甚么用处?卫所屯田,本相辅相成之制,不过眼下的情形大人也看见了,军伍销耗,耕者无人,屯粮不足,便加民粮,又加盐税,又加京运,至万历时竟有加征之说。长此下去,国力安得不竭?”
徐光启道:“那么可有良策治理之?”桓震一字一顿的道:“废除卫所,还田于民!”徐光启一惊,卫所屯田,是本朝太祖开国以来便遵行的制度,号称养兵百万,不耗百姓一粒米,可是时至如今,确如桓震所言,已经败坏不堪了。虽然如此,但他骤然提出要废卫所之制,那也太叫人惊讶,废卫所必除军籍,军籍一除,兵将从何而来?若说招募,国家财力远远不足支持,但以目下而言,九边之地虽然都有边兵,可是腹里仍须仰仗卫兵防守,说撤就撤,又没有新兵补充,不但令许多人失其职业,也大大不利地方安靖。话说回来,边兵都为督抚、总兵控制,安知他们不会心怀异志,挟兵叛乱?
不由得连连摇头,说了自己的担忧。最后一节却顾虑到桓震的身份,没敢出口。桓震道:“徐大人所虑甚是,但下官都有应对之法。如今天下卫所兵,虽有从征、归附、谪发种种不同名目,但要之都是以世籍取兵,一兵自成丁至七十,少说也要在军中服役五十年之久,不得复还为民。是天下之兵尽取于户也。”望了徐光启一眼,见他不表示反对,这才接下去道:“若是兵不取于户而取于口,设或天下共六千万口,以百口出一兵,可得兵六十万,以之防守腹里足矣。而九边战事繁多之地,可以优禄招募,就如戚继光募兵一般,严加训练。而兵粮则取之于户,今全国户有一千五百万上下,以腹里六十万,边兵六十万期之,不过十二户养一兵耳,何患而不成?往后没有甚么卫兵边兵之分,只有腹里九边,京畿地方,戍守之处不同,设或一行省之内,得兵二十万,则分为十班,取一班入卫京师,余九班万戍守郡邑,越三年而一更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