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以有德之士与皇帝一道商讨国家事宜,如何?”“内阁,六相。”荀彧自语道,然后明白了曹操的意思,设立六相,可以平衡臣属之间的权力,不至于任何一人做大,而六相统入内阁与皇帝议事,其实是将中外朝合流了,的确很不错,只是这样一来,朝廷的机构是否太简单了。
“恩,应当再设一监察府,拥有监察之权,可直接向内阁上书,以监督百官。”末了,曹操又补充了一句。这时,荀彧才眼睛一亮,觉得算是完备了,内阁六相的弊端就在于六相的权力还是大,很容易发生贪腐之事,而那独立于六相之外,却拥有向内阁言事的监察府正好弥补了这一点。
“主公,彧以为六相之职,每相可设正相一名,副相两名,凡重大事宜均需三相意见相同方可行使相权,若是意见相左,可直接上呈内阁。”荀彧又想了一条限制相权的制度出来。“文若不怕,那三相之间意气相争坏了事情吗?”曹操笑了起来,这个荀彧始终还是将皇权看得要重要一点。“主公,我想内阁中人总能分辨出来的吧!”
“那么文若,你觉得这六相应该从什么人中选择呢,是世家,还是寒门。”“考试,主公可以用考试的方法来选取有才之士。”荀彧说道,然后又补了一句道,“主公可以办学,想要得到科举之权,便需从官学出身,过了科举之后,主公还应当把他们送去军中历练,这样的人方才能够大用。”在曹操身边久了,荀彧的思维也开放了不少。
“很好,那么这关于内阁六相一府的事情就麻烦文若你多花点心思了。”见大致的概念已经统一,曹操就索性将剩下来的事情踢给了荀彧,那些琐碎的事情不需要他亲自出马,而至于另外一些就再放一下,总之先把大体的框架搭出来再说。
在把荀彧打发去了研究未来的官制之后,曹操很快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客人,此前曾经答应他会助他办学的郑玄终于忙完了他在青州的事情,将自己的整个学府全都带到了冀州,这个并包百家学说的老者对于冀州的少年军体制可谓欢喜得不得了,那些孩子不但身体强壮,而且学习的范围都很广,至少他们每个人都会算术,这在以前他是不敢想的。
“曹公,你瞒得老夫好苦啊!”甫一见到曹操,郑玄就拉着曹操道,“那些简字,曹公上次为何不与我说?”“郑公息怒,这简字是以前孟德为了教化士兵而不得已所为,如何入得了郑公之眼。”曹操忙道,他还以为郑玄是要拿他擅自篡改汉字的事情来教训他。“曹公,你这简字好啊,如今冀州人人都识字,这简字功不可没啊!”郑玄却并没有责怪的意思,在他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