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也有仿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较为广泛。20响的“驳壳枪”和“盒子炮”就是指这种手枪。
驳壳枪,中国又称盒子炮,“净面匣子”。其正式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毛瑟兵工厂在1897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次年正式生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因此在中国也有称为匣枪的。还有一种全自动型的,称做快慢机,毛瑟兵工厂则称之为M712速射型。在1931年5月量产。而驳壳枪另一个较少人知道的名称是自来得手枪,许多人以为只有速射型称为“自来得”,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自来得一直是这一类手枪在中国比较正式的通称。
最早的驳壳枪是德国毛瑟兵工厂的菲德勒三兄弟利用工作闲暇聊设计出来的。但是该枪最后申请专利者是毛瑟兵工厂的老板,所以驳壳枪也叫毛瑟手枪。在1897年的时候,毛瑟兵工厂希望能为德**队生产驳壳枪。但是一直到1939年毛瑟厂停产驳壳枪为止,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采用驳壳枪作为军队的制式武器。在这几十年里毛瑟厂估计大约生产了一百万把的各式各样的驳壳枪。而其他国家仿造生产的数量则几倍于此。各**队不采用驳壳枪并不是因为该枪的质量不好,而是因为它价格太高,而且该枪装备欧洲军队当手枪则尺寸太大,而做为步枪又威力太小了,实在是不上不下,左右为难。但所谓瑕不掩瑜,驳壳枪真正被使用者所喜爱的是在中国。德国驳壳枪在其大量生产的四十年历史中,内部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因此可以说原始设计几尽完美,没什么可改进了。分解一支驳壳枪基本不需要工具,只要有一颗驳壳枪的子弹就可以将枪分解,盒子炮是丑得可爱的标准典型,几乎是罗曼蒂克的。
盒子炮在毛瑟厂又称菲德勒手枪,是该三兄弟与其有极大关系的另一明证。当时,半自动手枪刚刚起步,全世界还没有任何一个军队使用半自动手枪作为制式武器。毛瑟深知,
若要成功,必须要得到一个主要强权的军队合约,因此他将盒子炮命名为毛瑟军用手枪,希望能取得一个军方合约。不过事与愿违,一直到1939年毛瑟厂停产盒子炮为止,
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采用盒子炮作为军队的制式武器。而盒子炮的生产也不生不死的拖了四十年,毛瑟厂估计大约生产了一百万把的各式各样盒子炮。
毛瑟在生产盒子炮的历史中,内部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因此可以说是原始设计几尽完美,没什么可改进了。盒子炮采用短后座力式作业。闭锁榫套在滑套下方,前方卡入闭锁机组,上方嵌入枪机下的两个凹槽,在击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