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进行扩张。其实如果研究一下历史,就可以知道,在明末,我国已经开始大量翻译西方书籍,并倡导各种西方的新技术,此外亦有对本土原有技术进行整理的情况。在技术上,明末火炮、火枪的引进与迅速仿制与改制,都代表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对外进行学习与发展的例子。明朝仿造西洋机械的行为从未被称为奇技yin巧。而这种情况也许不能立刻带来全面的工业**,但光是书籍与思想引进,以及中西之辩等,便是传统文艺**的先驱。可以说当时我国离扩张的暴发只有一步之遥。但是这个过程被明末发生的巨大天灾给摧毁了,而明末僵化的王朝政治组织也没有能力挽救。否则我国的改革、发展与扩张可以说是必然的结果。”
“希特勒先生鼓吹的生存空间理论,其实并不是只适合德国,事实上我国对生存空间的需求是远远大于德国的。因为中国人口太多,土地太少。这种驱动力过去存在,现在存在,未来也存在的。”宋教仁接着说道,“作为一个新兴国家的领导者,如果他不尽快而且尽力的进行扩张,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为子孙后代争夺更大的土地与更多的资源,那这种‘不作为’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犯罪。因为压力累积得越久,爆发起来的后果也就越严重。”
“放眼世界,我华夏外围的国家,特别是北方与西方,无一不是土地广大而人口稀少者。如果从人类的角度来看,以民族国家之名将之切割而无法被彻底利用,那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将这些土地彻底利用起来,这就是生存空间理论的核心。希特勒先生的理论也是这个意思。只是不同的是由于东欧和俄国欧洲部分的土地开发较早,那里的人口密集度要高的多,所以他只能选择屠杀掉一部分人口,才能给他的日耳曼民族腾出生存空间。而这是德国和我国的扩张路线唯一的差别。”
“说起来有些残酷,但事实确实如此。在核战争时代到来之前,对我国来说,绝不能满足于安心发展,必须要扩张,必须要在原子弹这个大杀器发明之前,将扩张到最大的极限。我认为这是作为一个国家领导者,所必须担负的最重要天职。而敬茗则非常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
~~~~~~~~~~~~~~~~~~
继续求月票……
(一千四百一十八)“大司马史”归去
(一千四百一十八)“大司马史”归去
“的确,如今我华夏疆域为全球第一,远超汉唐及元明清最盛之时,应该说敬茗功不可没。”邓玉贤点头说道。
“敬茗是我华夏的英雄,但英雄同样不是神,也是人,他也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