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人数已经不足一万。然而,当年耶律大石不也是kao着一万骑兵闯出一片天,建立了强大的西辽国吗?党项人一向团结,谁又能说他们就一定不能东山再起呢?
西辽国一开始出兵还能说是为了惩罚当初西夏人弃姻亲之义于不顾,与金人合伙灭了大辽,可随着他们不断深入夏境,战争性质已经彻底演变为针对南宋(征夏之战是以收复大宋失地为借口发动的)领土的侵略。西夏与西辽关系一向不好,当地民众自然不会将他们当作赶走赵宋侵略军的“解放军”来看待,反倒是戒惧之心居多。再加上西辽虽然汉化已深,但他们与西域诸国征战多年,其间常以屠杀和劫掠作为激励士气的手段,军纪自然不会好到哪儿去。由于失去了正规军的保护,基本上只剩老弱妇孺的西夏民众只能任其鱼肉。
第五百一十一章 特殊俘虏
在这种情况下,西夏民众不得不将希望寄托在原本是敌对关系的赵宋联军身上,毕竟汉人军队(前提是正规军,而且也只是相对而言,“兵祸”这个词自有来由)的军纪总要比他们好得多。于是,西辽军队无意中竟然帮助赵宋联军稳固了对原西夏土地的统治,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吴璘先派那些新归附的乌合之众前去迎战,结果自然好不到哪儿去,但吴璘却藉此看出了各支军队的优劣与特点,并从中发现了一些人才。与此同时,那些投机分子见西辽势大,忙不迭地再次换了主人,这下军中的不安因素也得以排除。除此以外,这些迎击的军队虽然大多速败,却基本完成了吴璘下达的任务,那便是坚壁清野。其实这方法和当初西夏人用的差不多,但是西辽国军势虽强,却是以游牧渔猎为主的松散国家,人口也相当有限,后勤能力与南宋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结果等他们杀到兴庆城下的时候,早就已经是人困马乏了
其实,如果西辽军队见好就收,不管是吴璘还是郑南臣都不敢率军深入不毛,向他们并不怎么了解的西辽国发起进攻,那就真的是吃了一个哑巴亏,而西辽则完全是净赚不赔。然而,正所谓“贪心不足蛇吞象”,能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依然沉得住气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光是以疲惫之师受阻坚城之下这一点,已经够要命了,偏偏他们还犯了另一个更严重的错误,那就是轻敌。自出征以后连战连捷、未尝一败,令西辽军主帅信心爆棚,而对联军的战力却是严重低估。于是,当吴璘再次摆出他那引以为傲的叠阵时,已经被骄傲冲昏了头脑的西辽骑兵果然不怕死地冲了上去
西辽骑兵长久以来一直与穆斯林骑兵对抗,骑兵战经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