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完颜亮时期怨声载道的政策,到了完颜雍执政期间却显出了明显的成效,这并不完全是因为完颜雍的治国能力更胜一筹,而是因为社会各阶层经过完颜亮的一番折腾后承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只要捱过初期的痛苦,后面的成果便会自然显现出来,就好像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亡了国,却是唐朝得利而出现了盛世
从民生和内政方面来看,完颜雍上台以后的确是成绩斐然,但其他方面就未必了。由于爱妻因为完颜亮(不得不承认小草的手段是很厉害的,但是若完颜亮当初没有对乌林达氏长期觊觎,他也没那么容易栽赃)而死,完颜雍上台后对其予以了全盘否定,甚至还用高官厚禄征集完颜亮以前的恶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样一来还没过几个月时间,完颜亮的形象就从一位锐意进取但改革过急的有争议皇帝变得比隋炀帝还隋炀帝。不过好在完颜雍并没有将个人喜恶用到大政方针上,完颜亮的改革措施基本得到了保留,就好像当初秦惠王对商鞅所做的那样,完颜亮虽然身败名裂,但在九泉之下也该瞑目了
另外,由于对完颜雍来说,先稳定国内的局势更为重要,他不但没有派兵增强黄河以北至燕京以南的广大地域的守卫力量,反而将原本驻防该地的大部分兵力都抽回到燕云与辽东一带,这便使得河北等地几乎陷入了不设防的状态。当然,他这么做也很有可能是出于对赵军强大战斗力的畏惧,现在的金国如果再分散兵力,是根本无力阻止赵军在辽东登陆的。也许完颜雍的判断没有错,赵军不知道是不是考虑到现在的辽东地区防守严密,并没有采取当初那种千里转进强渡海岸的奇袭战术。事实上,赵军只是继续固守黄河一线,七个车步团也仅仅用来保护渡口,似乎根本就没有大举北进的意图。然而,由于燕云以南地区几乎无兵守御,结果赵军虽然没来,两河义军却捡了个大便宜,在半年不到的时间内就将当初北宋的失地全部夺回
就这样,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赵训还没有完全掌控的两河义军在不显山不lou水的情况下成为了一支令天下各国不敢小视的力量。现在的他已经拥有雄兵三十万,其中骑兵就超过了十万,而且他们大多是北方人,在当地根基很深。可以这么说,要不是出于对赵抗的畏惧,赵训已经完全可以自成一国了。至少,光论陆军的实力,赵训麾下的大军已经超越了南宋的军力,因为数量上双方相差无几(南宋可以投入对外战争的军队从来就没超过三十万过,而赵训的军队几乎全部可以用作机动),而赵训的军队在战争经验方面却要丰富得多。而义军治下的人口也超过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