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赵恢能力过人、头脑清醒、眼光长远,极少作出错误的决策,所以弊端还不明显,但如果以后的继任者没有他这样的才能,那结果就不好说了
虽然大宋在平定倭寇之乱后,反而变得更加强大,但毕竟为日本争取到了一年多的时间。而这一年多时间一过,情况更是变得对日本愈加有利起来,这是连千鹤当初都没有预料到的。就在大宋调集大量舰船与登陆部队,准备对日本发起惩罚性战争的时候,远在大漠的成吉思汗却利用大宋人对于燕云防线过于信赖而产生的麻痹大意,率领十万精锐骑兵南下将其攻下,消息传来后大宋朝廷一片震动。
袭取居庸关之战中,成吉思汗将奇兵发挥到了极致,先是示弱诱敌,将居庸关驻军主力诱出歼灭,然而又从当地的樵夫口中逼问出一条小路,出其不意地派出五千精兵绕到居庸关背面,将其一举拿下。这样一来,原本固若金汤的燕云防线就被撕开了一道大口子,一旦蒙古人进入中原,在广阔的平原上他们的骑兵优势将得以充分发挥,这对大宋将极为不利。
由于有“靖康之难”的前车之鉴,不少大臣都提出了迁都以避其锋芒的主张,但赵恢却显得很冷静,“现在的大宋早已经不是当年的大宋了,你们难道忘记我们这几十年来的努力了吗?南方的倭寇虽然一度对我们造出了困扰,但现在不还是被扫除干净了?蒙古人数量虽多,但他们合兵一处,对地方上的破坏力有限,反而方便我们歼灭,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好事啊!”
不过赵恢嘴上说得信心十足,不过是为了安慰臣下罢了,心中其实也有一点忐忑,毕竟中原也有二三十年没有经历过战事了,如果百姓恐慌的话,势必影响军心,到时候也未必就不会滋生什么变数。还好情况并没有发展到这么糟糕,由于河北等地kao近边境,自赵训在位时就在乡间建起了不少堡垒,而各地城墙也得到了普遍的修葺,这便大大增加了蒙古纯骑兵队伍将其拔除的难度。而更重要的是,下层民众被赵恢发动组织起来以后,自发地拿起武器保卫他们的家园,而没有投降乞命或者落荒而逃,这便令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