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也至少可以传递消息,帮助官军更准确地掌握倭寇的动向,这样一来他们灵活多变的优势就会大打折扣,征剿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群众路线”第一次在本族民众中得到了应用,当大获成功的消息反馈回来后,赵恢在倍感欣慰的同时也开始深思。虽然大多不通武艺,但是江南的下层民众在倭寇袭来时有很多人都选择了抵抗,但是由于缺乏组织他们付出了太多无谓的伤亡,但当赵恢派出人员将他们组织起来以后,倭寇便很难再猖狂了。因为这些乡民虽然大多武艺平平,但守家保土的信念使其充满勇气,再加上倭寇毕竟人数有限,最后大宋的正规野战军只出动了一个师的兵力,就将这次造成江南动荡的倭寇之乱彻底平息下来。
下层民众忠勇的表现令人动容,而那些富人尤其是各级官吏的表现却令赵恢无比失望,他们顾惜自己的身家性命,不战而逃的比比皆是,更有甚者居然花钱买平安,做出了事实上形同资敌的行为。赵恢对此的看法是贫民一无所有,他们没有什么可失去的,而那些平日养尊处优的家伙则全然不同。但赵恢却遗漏了一点,事实上上层人士中坚贞忠勇的也大有人在,论比例比起下层来还要略高一些,但是人们在潜意识里对待下层民众的要求总会放低一些,所以才会产生下层民众更加值得尊敬的印象。而赵恢也没能摆拖这一习惯性心理,使得大宋的国策倾向开始偏离正确的轨道
利用剿灭倭寇的机会,赵恢进一步强化了本已十分强力的情报与宣传部门,并利用民意从宰相手中夺回了大部分权力,又大力提拔军官与下层出身的人才进入内阁,原来的文官集团迅速失势。不甘心失去权力的他们开始采取抗议、示威、请辞、怠工等手段进行交涉,但赵恢却前无古人地发动下层民众揭发批斗,一时斯文扫地,而赵抗当年也没能驱除干净的旧官僚终于被清除得干干净净。不过,光kao文化水平低下的下层百姓,是很难治理好国家的,赵恢到头来还是不得不依kao知识分子。但是,他对其进行了区分,大力提拔学那些应用学科的人才入阁为官,而那些没有专长的官僚则被扫地出门。由此,大宋帝国虽然付出了短时间动乱的代价,却令全国的风气为之一振,国力继续稳步增强。但是,赵恢再次忽略了一个隐患,下层民众与应用型人才的确也有可能当个好官,但是他们普遍缺乏自己的政治主张,当作优点的话就是服从性好,能将上面那些英明的决策精神尽可能地传达贯彻下去;但作为缺点来看则显得不知变通,对上面的那些错误决策提不出也不会提什么意见,更别说作出纠正和改良了。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