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由此便要求全人格之觉醒……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民主并重……”
宋耀如朗诵完毕,很是得意地对几个孩子说道:“如何?看我将你们乔森叔叔的这篇《科学与民主》大白话文章一加润色,是不是文雅了许多。”
确实,肖志华虽然有先进的理论和新颖的观点,但他的文笔不能和这时候的文人相比,更别提下笔千言,文思泉涌的诸如梁启超、章太炎等大师了。所以,他有时都不太好意思将拙作拿出来,简直是太白了。
“嘻嘻,大白话不就是乔森叔叔的特点吗?”庆龄捂嘴笑道:“只要观点鲜明,白话倒更显得乔森叔叔的纯挚之心。他不是说,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这对革命思想的传播,以及国民教育的推广,都有积极的作用吗?”
第一卷 筑基 第二十三章 有待观察
更新时间:2010…9…5 21:33:58 本章字数:2233
“我看他那是自嘲和狡辩之语。”宋耀如笑道:“不过他绝对是个天才,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竟然能学通法学和经济学,还能获得生物化学博士,这就绝不光是凭勤奋就能获得的的。而且他的奇思妙想,初时尚理解不透,但明白后才觉得是高屋建瓴,目光深远,让人恍然大悟之下眼界顿开。”
“这是上帝的安排,乔森叔叔不是凡人。”宋子文很虔诚地说道:“父亲,我要进圣约翰书院,拜他为师。”
“子文,你以后想当医生?”宋耀如心里挺欣慰,自己一直为没能圆医生梦而耿耿于怀,能子承父志,也非常不错啊!
“不,我要学法学,长大当一个政治家或外交家。”宋子文有些心虚地说道,因为他是知道父亲的心思的。
“可是——”宋耀如稍有些失望,但却没有责备,而是沉吟着说道:“我认为乔森在医学上才是最出色的,他可是拿到了博士头衔的。法学和经济学只是结业而已,想来并未深入学习。”
“现在看可能如此,那是他还没来及施展。”庆龄倒是对子文的选择非常支持,她生性文静、温柔,但性格却是坚韧、执着、谦逊、外柔内刚,且善于思考,“人的精力有限,总有兼顾不到的地方,他既有经世救国的大志,自然不会始终沉浸于医学方面。他现在需要的是名望,享誉世界的名望,一旦这个目的达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