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仁在苏报馆谋了个办事员的位置。
历史往往荒诞到让人哭笑不得。因为同情革命,陈范居然相信大名鼎鼎的孙中山不耻下问,“大隐隐于市”,到他的报社来当办事员。而且,革命元首如此垂青,为国家利益、为民族大义,个人财产又何足道哉!常州文人至高追求的精神,此刻在陈范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陈范决定毁小家以纾国难。既然陈范已经豁出去了,苏报聘任的主笔章士钊哪还有什么顾虑。
第一卷 筑基 第三十七章 宋耀如归来
更新时间:2010…9…5 21:34:44 本章字数:2182
肖志华听得目瞪口呆,陈撷芬却说得神神秘秘,又不无自豪骄傲之感。
要是如此看来,陈范似乎有些“愚陋”了,而轰动一时的“苏报案”,竟是包含这样的背景,实在让人琢磨不透。假如钱宝仁不骗人,苏报是不是就未必会有呢?其实,也不能完全作如是观,联系当时中国社会的思潮和陈范此前的思想变迁,可以看出,陈范是同情和倾向革命的,如若陈范不赞成革命或反对革命,何以会列名爱国学社并参加张园演说会?又何以会与吴稚晖、蔡元培等革命志士过从甚密呢?而且钱宝仁是以孙中山的名义行骗的,说明陈范是心存革命信念的,革命党孙中山在他心中是有威望的,这样,骗子的伎俩才可能得手。看来,这位“孙中山”虽是假的,陈范的革命热情和对孙中山的仰慕却是真实的。
肖志华听到内幕最初的反应是想跑到《苏报馆》,揪住那位“大隐隐于世”的“孙中山”,痛斥一番或报以一顿老拳,然而他很快地摇了摇头,打消了这个念头。既然陈范和《苏报》是为一个光荣的目标而开始,就让他们以一个光荣的结果来结束此事吧,骗子不骗子已经不重要了。
“陈小姐,请代我转达对陈先生的敬意。”肖志华发自内心地说道:“满清朝廷即将展开报复,请陈先生做好避祸的准备。租界当局,并不能切实保护你们,在利益的诱惑下,那些洋鬼子很可能与满清勾结在一起。”
“谢谢您的提醒。”陈撷芬点了点头,说道:“我希望乔森博士能重入中国国籍,并且成为一个革命家、外交家,您,您的高大身躯能给傲慢的洋人一个先‘身’夺人的印象。”说完,捂着嘴笑着跑进了陈家大门。
这小姑娘,不是笑话我长了个大傻个儿吧?肖志华苦笑着摇了摇头。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我这样担心他们的安危,劝说他们暂且躲避,乱跑一气,却无法改变他们心中的执念。既然这样,我何不从另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