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日本的这种“红不红,白不白”的变色方式,同样也影响了苏联的亚洲政策。
日本变色后,远东的势力平衡被打破了。如何建立新的平衡点,同样也是现在的斯大林要考虑的问题。
虽然苏联逃过了二战大劫,但苏联在东边,却多了一个提前崛起,日渐强大的中国。对于继承了沙俄遗产的苏联来说,从中国身上吞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苏联,一直有着心结。昔日解放东北时,助战的苏联红军故意不攻入朝鲜,本就有借助日本压制中国的因素。
而一旦朝鲜复国成功,日本势力被逐出大陆,远东的中苏日三角平衡,就要被打破了。
第523章中日友好靠棒子
1948年一月一日,第二任新中国的领导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
这一天,进入天安门广场,组成装甲兵方阵的,是整整48辆47式坦克——因为其是1947年定型量产而得名。
该型坦克,是德国现役的主战坦克E50的中国版,其标准重量为36吨,五对负重轮,扭杆悬挂,主炮为一门105毫米/50倍线膛炮,其一出场,就让应邀观摩的苏联军方代表瞪圆了眼睛。
在1947年时,苏联红军也开始了下一代新式坦克量产换装工作,该型坦克正是历史上著名的T54坦克,使用100毫米口径的坦克炮,标准重量差不多也3吨左右。苏联人郁闷的发现,东方的“中国小弟”,其主战坦克的主炮口径居然超过了苏联坦克。
虽然苏联红军自己,还拥有使用122毫米坦克炮的IS斯大林重型坦克系列,但是主战坦克的火炮口径居然输给了中国人,这让苏联军方心里很是不爽。
47式坦克是由德国方面的开发的E50坦克的简化版,德国陆军自己装备的E50坦克,标准全重高达四十三吨,使用相同的坦克炮,安装有垂直稳定瞄准仪,备弹42发。之所以吨位比中国的多出七吨之多,主要原因是E50是47式的改进升级版。
E50的前身,德国的4号坦克,使用截短炮管的,88毫米/52倍坦克炮,其战斗全重34吨。不过该型坦克只是过渡产品,只生产了五百多辆就被更先进的E50取代。
所以更新换代如此之快,一是德国在战后迅速和英国修好,加上与苏联的紧张关系改善,德国在东西线战略形势“从来没有象现在这般好”。二则是汉娜只是把三十吨级别的四号坦克视为开发下一代四十吨级坦克的“过渡产品”,原本就没有想大批量生产。三则是四号坦克的开发过程中,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