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如果能够不花(国库的)钱就完成此事,想来朱林不会反对。
郑和的船队就是一咋。吞金子吃银子的庞大怪兽,到了林三洪这里,却成了惠而不费可以继续宣示大明国威和雄厚实力的小事,举重若轻到了这种地步,实在当得起“官场财神”的美誉了吧?
“以商业资材支撑航海,这个不难做到。给北边,”朱高煦纠正了一下自己的语病继续说道:“给皇上的陈请折子里提一下也行,不提也可,反正皇上要的是远航,实现皇上的心愿也就行了。”
“至于修建皇陵,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手法。”林三洪侃侃而谈:“只不过皇陵事关国体,不能这么轻易的交到商人手中。若是如此,恐怕皇上也不放心”
皇上不放心就等于是不同意。所以一定耍让朱林放心。
“太子殿下可以先奏请皇上成立专门的监管衙门,然后把修建皇陵的事情分成一咋。又一咋小的小块儿小采办、运输、修建等等各司其职,然后招收报价最低的商户承建。如此一来,不仅少了和地方官府扯皮的繁琐,更不用出各式各样的开支,商办和官办差出来的银子想来也不会太少!”
皇家工程是天底下最肥的肥差,经一次手就扒一层皮,养肥了无数官吏和衙门(满清时代的和坤就是这么起家的),等到一步一步一级一级到了朝廷手里的时候,价值和价格已经悬殊到了让人不敢相信的地步。明明一贯钱就可以办成的事情,到了最后,国库里支出了三贯钱都不一样够堵窟窿的。既然各级官、吏、差、办都上下其手的从中捞钱,干脆就不给他们做了。转而交给商人去做。商人为了得到修建皇陵的机会,会报出合理的价格。因为需要自己下本钱,所以会尽一切可能的减少浪费和一切不必要的开支,一个铜板都能掰成两半花。无论是价值还是花费和官办完全不同。因为皇陵的影响太大。可以派遣皇家信得过的人去监督,以防商人为了过分的商业利益而偷工减料以好充次。
修建皇陵这么大的事情,一般而言,诸如偷工减料以伪冒优这样的商业恶行出现的机会不大,因为一旦查出来就是抄家灭族的罪过。所以也不必过分的监督,之所以这么干完全是为了让皇家放心而已。
“这咋这咋,北边,,皇上那里肯定要奏请的,而且科道里头肯定也会有人反对”
林三洪笑道:“皇上不会不知道国库的虚实,国家没有钱,用这样的法子也不为过,想来皇上不会反对,就算是反对也是一些细节问题罢了。至于科道”要是总听那些言官的话语,除非是什么事情都不做,要不然永远都有犯错的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