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富贵家的学生,而且对于这几个学生加上了很严格的入学考试。最后还一再叮嘱那几个富户士仲:
“诸位能送子侄到我众恩义学堂,是对义学堂的信任,我们自是不敢误人子弟”
误人子弟?这绝对是林三洪的客套话。众恩义学堂要是误人子弟的话。天地下恐怕就没有哪个学堂有脸面继续开办下去了。
“侯爷您这是客气呢,孩子能进义学堂也是他们的福分,”
林三洪很严肃的说道:“想必诸位也听说了,义学堂学风严谨,以峻法治学是所有师傅立下的铁规,便是我也不能左右。若是学生们不肯用心,轻则戒尺重则顶灯罚跪,断断是不会轻了
“好说,好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既然把孩子送到了这里。就是指望能求到功”学问。师傅们当视学生为己出,打也打得骂也骂的。若有违逆打死勿论。”
“打死勿论”这句话是当时家长经常对先生们说到的一句,但是在绝大多书的富贵之家,教书先生也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打骂,至于打死勿论也就彻底沦为一句空话了。
林三洪可没有把这句当作空话:“既然诸位都这么说,我会如实转告学堂里的先生和师傅们,先试学百日,看看能不能经受得住,若是真心向学则好说,若是身娇肉贵顽皮懒散,则一律逐出学堂”
虽然这些地方士仲拿出了不少钱粮来资助义学堂,但是学堂里的生活依旧贫寒清苦。
每日两顿碎米饭,拌饭的则是萝卜青菜,除非是年节,否则连块豆腐都见不到。整个义学堂严禁荤腥。不论求学的学子还是教书的先生。从一开始就深信“自古英雄出贫寒从来纨绔少伟男”的道理,认为学生就应该“寒窗苦读”所以严禁一切肉食锦衣的行为。无论三伏三九。都不可避暑畏寒。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黄真素的教学理念。
在很多生活的细节上,有些顽固的老先生们刻意追求“吃苦”二字。是对是错还不大好说。但是在和求学有关的事情上,则表现出了极大的慷慨。
无论酷暑严寒,不管刮风下雨。夜读都是每日必有的课程。在夜读的时候,学堂里点起无数蜡烛。蜡烛这种很昂贵的奢侈品完全取代了油灯,将学堂照的犹如白于笔墨书纸等物,则是选择最上等的货色,一点也不曾吝啬过,,
月朗星稀的夜色之中,众恩义学堂连绵成片的烛火显得份外显眼,遥望之下仿佛已经融入天地星光之中。
“黄老先生,您也是桃李遍天下的老师傅了,当年的学生里头 可还有能堪授业传道大任者?。 黄真素须发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