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王静辉轻轻的吟诵起了一句诗,赵顼对此很是不解,王静辉说道:“殿下,这句诗是我写的一首新诗,但我却没有把它列在即将刊印的《岚山诗抄》上,你认为这两句诗如何?” 赵顼说道:“这两句诗写的挺不错的,王兄为什么不把它收录在诗集中刊印发行呢?” 其实王静辉吟诵出来的这句诗便是苏轼在十几年后乌台诗案事发的时候,被御史台那些官员在他的文集中挑出来定他罪的诗句,这么“有名”的诗句,王静辉当然记得很清楚。王静辉说道:“其实这句诗无非是说老松的根很深而已,不过我怕到时候会被有些有心人所利用,说:‘皇帝如飞龙在天,王静辉却要向九泉之下寻蜇龙,不臣莫过于此!’殿下以为如何?” 赵顼实在是没有想到人们的想象力是如此“强悍”,当下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王静辉一看他又发呆了,笑着说道:“殿下,你知道自商务印书馆开始印刷书籍到现在的这三个月间,开封书市上的书籍价格降低了多少吗?” 赵顼思路有点当机了,他很难跟得上王静辉,所以非常不解的问道:“王兄这是什么意思?书价降低了多少?” 王静辉说道:“开封的书价降低了三成,这其实还是我手下留情没有降得更低!殿下,商务印书馆印刷书籍可能是天下最快的印刷作坊,并且成本极为低廉,原来采用雕版印刷的作坊完全不是我的对手,如果不是顾忌到其他作坊里的很多人也要跟着他们一起吃这碗饭,我早就可以把他们挤出开封书市!书价降低可以使得更多的人可以买得起书籍,同样也会让更多人成为我大宋的栋梁。如果商务印书馆因为刊印了含有这样‘大不敬’诗句的书籍而被朝廷查封的话,那书价将会立刻涨上来,会有多少人又因此而买不起书呢?所以让朝廷派几个散官到商务印书馆来监督这些书籍内容对朝廷对我们都有好处!” 此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赵顼才明白王静辉的真实目的:他害怕因为朝廷中的争论牵连商务印书馆,所以才希望朝廷来专门负责审查什么样的书可以刊印,什么样的书不可以刊印,到时候真的出了问题也是朝廷自己的事情,无法追究到他的头上。想到这里,赵顼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说道:“王兄半天绕了这么大的一个弯子不过是想让朝廷来承担这份责任,不过你这么费劲值得吗?” 王静辉正色说道:“殿下,这是在防微杜渐,您也看到了水利活字印刷机在印刷书籍上有多么的快捷和便宜,今后随着商务印书馆越办越大,这书市上的书籍将会越来越便宜,能够买得起书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同样能够自己自费出版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