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羊吃人”的圈地运动的翻版,不过相对英国的圈地运动,宋朝的政策更为平和的多,至少只要肯吃苦耐劳,寻求一个饭碗还是不成问题的。这也间接促进了北宋的城市化发展,以至于在一千年前的宋朝就能出现像汴都开封这样有近二百万人口这样的超级城市,远远的站在了这个时代人类文明的巅峰。而此时北宋的财政收入中的商业税也前所未有的超过了农业收入,自北宋灭亡后直到辛亥革命前的这一千年当中,中国的财政收入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想到这里,王静辉看着在“瑞福楼”厅中这些欢饮的富商们,默默的想到:“他们也是一支潜在的力量,虽然在政治地位上非常低下,但他们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上来说要比那些大文豪要大的多,只要能够加以引导、培植,很难说有一天他们可以和这些文人士子有一较长短的能力。” 王静辉不禁为自己内心中的想法吓了一跳,因为他是无志与政治斗争的,“虽然不想当官,但也不能眼看着那个王安石一上台就把国家搞得天怨人怒吧?虽然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他的改革使得北宋的政治环境迅速恶化,国家实力大打折扣这也是明摆着的。”他在内心中给自己找了个借口。尽管王静辉心中有了这种想问鼎政治的想法,但这也只是一闪而过的念头而已,他甩了甩有些发沉的脑袋,把这种可笑的想法驱除出去后,便混在这些富商中间周旋去了。 在过年期间,来拜访王静辉的文人一开始也不少,毕竟是新一代汴都诗词大家的代表,并且他的诗词受到了不少大家的称赞,就连欧阳修这样的文坛首领也对此称赞不宜,所以慕名而来的人还是不少的。但让王静辉奇怪的是这些人越来越少,最后才想到:自己热心招待来访者是无差别的,文人和商人在宴会上共处一堂,双方没有什么共同语言,甚至是彼此互相鄙视。商人逐利的特性让他们可以放下架子前赴后继来到他这里,而这些书呆子可摸不下这个面子,认为和这些“食肉者鄙”的商人共处一堂是对他们的侮辱,他们此时也想到了王静辉的另一个身份——汴都开封的大商人,这让这些清高的文人渐渐地对他开始疏远起来。 王静辉想通这一节后,也不禁对这些非常有“气节”的读书人感到好笑,虽然感到可惜但也没有办法挽回,事实上他的心中正渴望这些来访额文人能够给他一些空间,毕竟和他们聚会除了做诗词、说风月以外没有一件正经事,所以也就乐得他们的疏远。不过王静辉也清楚宋朝的文人圈子还是非常有气节的,只有少数儿败类因为金钱而折腰,相比之下,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人可是少有这种气节和精神,比例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