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与之调个。 王静辉虽然没有把这些文人放在眼里,但最起码的尊重还是必须的,毕竟在中国漫长的文明历史上,文人的政治地位是远远高于商人的,尤其是在宋朝这样的环境中,文人的地位更是不可动摇的,否则即便你权势再大,连皇帝都要对这些读书人礼让三分,如果得罪这样一个阶级,其后果可想而知。 为此他还专门抽出两天在开封最大的酒楼中摆宴来答谢这些曾经给他拜年的文人,在宴会上他还为每个人准备了一本刚刚编纂印刷出来的《唐诗三百首》来作为礼物赠送给他们,这也让这些文人感到王静辉是十分尊重他们的,更重要的是王静辉在宴会上对他们宣布:如果哪位文人写出非常出色的诗词文章,交给商务印书馆通过审核后,可以以个人专辑或者多人合集的方式出版,甚至可以获得相应的稿酬。 这个消息对于这个时代的文人来说无疑是久旱逢甘霖,虽然宋朝的出版业是十分发达,甚至是苏偶像今天在汴都写出的诗词,明天就可以在辽国的上京街头传诵,这虽然很夸张,但也说明了宋朝传媒的力量有多大,但雕版印刷的成本极为高昂,能够靠出版书籍赚钱的文人只有苏偶像那个级别的文人才可以,但毕竟能够达到这个级数的文人还是凤毛麟角,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他们也不能获得利益,他们也不在乎在这上面有所斩获了。但古代文人的志向之一便是可以让他们的作品流传与世,为此很多人不惜自己掏腰包来自费出版作品,但这样富有的文人还是很少,更多的文人的优秀作品都被时光所埋没了。 王静辉这样做也是有他自己的考虑:宋朝写诗词的高手遍地都是,其中不乏一生有上千首作品的人,甚至还有上万首的宋词高产作家,但流传到后世的就这么可怜的几首代表作,其他的都失传了,这让他感到十分惋惜。王静辉也不指望能够把所有的宋词作品都给记录下来,但希望能够尽量多的把其中优秀的作品给保存下来,这也是多少对那些被他盗窃诗词的后世作家的一种补偿吧。 参加宴会的文人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是兴奋非常,纷纷答应王静辉把自己最好的作品拿出来。最后在王静辉的倡议下,希望在座的文人把这个消息传递出去,让更多的文人都知道这个消息,并且希望大家能够公推出几个知名人士作为评判,对呈送上来的作品进行评选,评选的结果交给商务印书馆来进行再次审核后,就可以发行了。王静辉还不厌其烦的给他们解释商务印书馆的审核机构是由朝廷的官员进驻的,评选出来的作品不仅要求文笔优美,还要尽量对朝廷时政不要有过多的涉及…… 虽然王静辉对作品评选的尺度浪费了许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