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做了一定的实验,以验证自己的设想是否正确。
为了保证各州、路的铜钱兑换能够顺利进行,大宋统治高层最终还是没有收回铸币权。不过交钞的发行权则完全收归大宋汴都,各路就不再拥有交钞的发行权了。铜钱的兑换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尽管大宋朝廷的手中的铜还是比较紧张。但是从麻逸岛运回的大量成品铜锭有效地缓解了这其中的矛盾。
当然为了配合朝廷的铜钱兑换顺利进行,王静辉旗下的两家银行开始以自己的金银储备的二倍,加大了金票和银票的投放力度。这也是王静辉在金融上的一次“冒险”,尽管他对金融方面知道得并不多。还仅限于在后世看到的报纸等媒体的报道,不过他却知道“金本位”、“银本位”的国家可以超出自己的金银储备数倍来发行货币。
两大银行所发行的金票和银票其实百姓之中是用不到多少的,因为这些票据面值数额巨大。就是最小的银票面值也在五十两,纯粹就是为了满足商人之间的大宗贸易结算而推出的。王静辉旗下了商务印书馆有着大宋最为精良的印刷技术,而且这些技术都被商务印书馆牢牢地把持着——最新、最好的印刷技术都是为了发行金票和银票所做的准备,就是大宋朝廷所印制的交钞其中一部分技术也是商务印书馆所提供的,但是为了金票和银票印刷秘密,其中的一些防伪措施就是连大宋朝廷也未能够掌握。并且两大银行所发行的金票银票都有着严格的结算周期,这个周期通常是为半年。通过预约自然可以延长使用时间,但是当年发行的票据使用时间绝对不可以超过两年。
当初徐氏的李管事和刘账房在王静辉发行金票银票的时候还存在过疑问。这种疑问不仅是在两大银行能否得到朝廷的允许,以王静辉的声望想要获得这样的资格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最重要的是这对两大银行自身有什么好处?两大银行为了发行金票银票要担负相当大的风险,但是仅仅收取少量的制作成本对两大银行来说实在是太不划算。
“我们是在出卖自己的信誉,只要我们有信誉就可以订出一个让所有商人都能够认可的手续费用——能够使用这种票据来做生意的人绝对不是平常的小商贩,他们都是我大宋最顶尖的商人,看着吧,以我们的信誉,就算手续费订到百分之五也是会有人来排队的!”王静辉曾笑着对两人说道。
兴国银行是在王静辉的完全控制之下的,而工商因为王静辉和李管事的股本联合在一起才能够占据绝对优势,李管事心中对此有疑问,他便主动提出让兴国银行先行实验发行金票和银票,若是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