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良好的话,则工商银行继续跟进。事实上王静辉的估计还是非常保守,而当初持反对意见的李管事等人在见到了兴国银行的金票和银票发行受到了大宋商人的追捧后,便狠狠地提高了手续费用,达到了一成骇人听闻的程度。
“这两个人真应该去当放高利贷的!”王静辉在见到两人把手续费用提高到一成后心中腹诽道。
的确,在大宋商人这中若是论信誉最高的人,王静辉说第二就没有人敢说第一,而在李管事和刘账房想明白过来后,他们便把王静辉给“卖”了。他们没有想到大宋商人对小王驸马还是非常买账的,尽管两人把手续费提高了一成,但是前来购买金票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大宋富有的商人实在是太多了,仅仅在汴都开封身家过百万贯的商人恐怕都可以排成一条街。随着这几年来大宋商业活动日渐频繁,大宗买卖交易此彼伏,兴国银行所发行的金票和银票连汴都的城池厦门都没有出便被抢购一空。不到半个月后楚州和杭州那边便有票据兑换。
大宋繁荣的经济已经可以支持大宋的商人们频繁地进行十万贯甚至是百万贯级别的交易,也正是有了这个基础,兴国银行发行的金票和银票才有了红火的市场——这也成为王静辉空手套白狼的最高境界,就是这票据流通结算过程中的“一成”,在短短的一个月当中便为他带来了几十万贯地收入。
尽管其他有实力的大宋商人不是没有想过像王静辉一样组织几个有实力的大商家一起联合建立银行,以发行金票和银票来牟利,不过他们可没有王静辉这么雄厚的资本和声望,尤其是发行金票和银票所需要的金银储备可不是他们所能够玩得转的。王静辉和徐氏早在设立银行之初便开始积累金银储备,王静辉绝大多数的资产都是以金银为结算单位的。这除了他对金银等贵重金属的敏感,也是因为他的产业实在太过庞大,若是以铜钱为结算货币,那光是为了建造存储铜钱的仓库就不知道该有多少了。
与后世的银行不同,王静辉设立的这两家银行基本上不接受个人存储,这两家银行主要牟利的手段都是靠给商家贷款融资,另外也接受大商家的金钱寄存。不过这里面银行是不会倒贴利息的,相反商家存钱的时候还需要给付一定的保管费,并且从哪个银行存钱就必须从哪个银行来取。现在银行发行金票和银票使得银行的经营有了新的盈利点。李管事雄心勃勃地想把两家银行的营业网点扩展到整个大宋所有达到五万人的城市。而且金票和银票的发行使得两家银行可以利用铜钱兑换金银的差价获得一定的利润,十比一的兑换法则只是商家之间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