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答辩就可以说服大宋统治高层显然是不够的,不过皇帝赵顼和他的大臣们还是通过了“以黄金为镇库”、“发行金币、银币”、“以国库中的金银储备为参考发行交钞”等等措施,当然这些措施在王静辉的建议下制定出了不同的法案,将陆续在两年之内来推出——在王静辉并不擅长的方面,他宁可慢慢地摸着石头过河也不会像王安石那样在“沼泽上开法拉利”。
有意思的是大宋朝廷发行金币、银币这样的贵重金属倾向依然继承了其发行铜钱的特色,同样是孔方钱。不过金银钱币的样式是确定下来了。但是在王静辉的“阻挠”下依然放缓执行——大宋到现在其度量衡非常混乱,至少在王静辉的眼中是这样的。有很多度量衡换算都是十六进制。这在他看来是十分繁琐麻烦的。
在度量衡的问题上,王静辉早在搜罗到沈括和苏颂后就开始这方面的工作了,不过那是在内部试行的方案,在外界并没有公开使用过。对于大宋的度量衡换算,已经折磨了王静辉很长一段时间了,对此的解决办法最佳方式便是通过行政手段来推广新的一套度量衡,而且这套度量衡必须是以十进制为基础的。
在这次重新设计度量衡的过程中,王静辉巧妙地利用了皇帝赵顼的虚荣心,其实说白了就是以赵顼的腿长定义为米,以此为基准来定义分米和厘米,当然长度的单位是十进制的。在以前所生活的时空中,他在上学的时候曾听到过老师谈及这些西方的度量衡单位有很多是以当时国家君主的鼻子、手臂长度单位来定义的,没有想到自己在这个时空也借机拍了皇帝的马屁。拍马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度量衡改革算是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古人那套度量衡系统实在是太烦人了,能够以一记马屁来开个好头。王静辉并不在乎后世有没有人来骂他。
有了长度单位的定制后,很容易地便得到了体积的度量衡,由此以立方分米水的重量得到了重量的度量衡。为了建立一个标准的参照物以供推广,王静辉派人使用黄金专门打造了十个黄金长方体,长度正是皇帝赵顼腿的长度,这十个标准参照物被分别安置在大宋皇宫、华英书院、西湖书院和其他相关衙门当中。
新的度量衡推广需要时间,不过新的度量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计算上比以前的度量衡制度容易了许多,而且新的度量衡有严格的标准可以参考。以前地主家里“大斗进,小斗出”的把戏不容易玩得转了,现在州县衙门当中都有朝廷颁发的标准量器,以示公证,旁人做不做假只需稍微比对即可,这样一来至少百姓们倒是欢迎得紧。
启动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