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量衡制度以替代旧制是一件繁琐的事情,至少对于户部官员来说就意味着庞大的工作量,而对于工部等技术部门来说则是一大福音——沈括和苏颂等人期盼已久的“标准化”终于有了根据,可以尝试进行实验了。
也许新的度量衡制度还有很多缺陷,但是这只是人们的习惯问题,十进制的优势决非是十六进制所能够相比的,大宋的百姓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里适应这些新的变化,而渡过了这一段比较混乱的时期之后,其对大宋的推动作用则是难以想象的,王静辉相信在行政手段的帮助下,新的度量衡制度将会很快地普及开来。
“史书上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统一了度量衡,秦朝推广新的度量衡才用了几年?行政手段的威力是无穷的,要不然欧阳修也不会想到使用行政手段来推广古文运动,从而使得古文运动在短短数十年之中便达到了巅峰,而唐朝的那个八大家韩愈和柳宗元可是干了一辈子也没有什么成果!”王静辉心中暗暗想到。
第一第四百二十一章 创新 戒念
熙宁八年初春,大宋朝廷经过决议之后批准了包括重修长城和通往析津府道路在内滴一系列工程,整个工程将会持续五年之久,总造价在四千万贯左右。这些工程中有一条从汴都开封通过相州、邢州、真定府、河间府直达析津府的水泥道路,而去通过整条水泥主干道还要将大名府、隆德府等重要城市用水泥支线给连起来,这样一来河北诸路将会依托这条水泥马路合成一体。河北客商如果从真定府驾马车出发,用不了三天便可以到达汴都开封河北对岸的渡口,而去又是是水泥道路,无论雨雪天气都可以正常行驶,不过就是速度慢了些而已。
这是一条关系到大宋北方战略安全的主干道,基于同样的想法,还要一条从西京洛阳为起始点,经河南府、河中府、晋州和延安府直达原西夏国都兴庆府的水泥道。这两条主干水泥道路将会承担起大宋北方和西北的运输安全,并且通过这两条道路彻底盘活大宋北方和西北的经济,加速物流,使其与大宋中央保持更加紧密滴联系。
重新修整长城的作用就更不用说了,自大宋立朝以来对外战争一直就是处于下风,更因为石敬瑭和李元昊的缘故,大宋从来就没有拥有过对长城的控制权。长城大多数都在辽国和西夏的国土上,大宋境内的长城长度只有可怜的不到两百里的长度,就是这段长城还在辽、西夏和大宋三国的交界点附近,根本没有任何价值。
由于契丹人和党项人说白了还是游牧民族,尽管他们向农业文明转化,但是由于其内部势力的干扰,他们转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