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中华军都是直接采取强攻剿灭的方式。只要他们不下山投降,就会派军前去攻打。对于负隅顽抗的人全部都严肃处理,按照他们过往的罪行进行审理之后定罪处理。
在中华军的政策公布之后,很多小股土匪都选择了向中华军投降,毕竟他们没有干太多的坏事,论武力也远非中华军的对手,所以就很识相的选择了放弃抵抗。
针对这些土匪,中华军对他们的身份进行一一核实,并且到附近村庄去走访调查,看看他们是否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若是没有做过的话,那他们就不会被定罪,而是会根据他们的意愿进行分配。
光是这些小股的土匪就多达几百支,人数超过两万人,在将他们处理完了之后,剩下还有不到五十支较大规模的土匪,这些土匪的人数一般都在五百人以上,有的甚至有四五千人的规模,中华军见他们没有动作,于是挑选了其中的一批作恶多端的土匪进行剿灭,然后公开审理处理,以起到一个杀鸡儆猴的效果,在这之后再向他们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们在十天时间之内向中华军投降,不然的话就不再享受宽大处理了。
这样一来又将十几支土匪吓出来投降了,不过依然有接近三十支大型土匪不肯就范,这些人大多是双手站满鲜血,自知罪行深重,即便是向中华军投降了,也难逃一死,而且自己手中的实力也有得一拼,所以选择了拼死抵抗。
等到时间一到,中华军这边再不多言,也不接受投降,对这些土匪盘踞的地方进行强攻,这个时候的土匪手里面的武器十分的磕碜,缺衣少甲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作战能力低下,往往是一击就溃,中华军没花上多大的力气就将他们歼灭了。
不过因为兵力不足,加上各地反而土匪数量众多,到了后期,很多土匪都不敢待在山上,而是跑下山来,四处流窜,甚至是分散成了很多部分,企图躲过中华军的追剿,这让中华军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剿匪。
从开年之后一直到六月份,各地的剿匪行动才基本上算是结束了,而在这一段时间里面,前线的军队采用轮换制,将大部分的军队都拉回来练练手,让他们不至于丢失了作战的感觉。
此时清廷的内部又出现了较大的变故,趁着鳌拜领兵在外,小皇帝趁机培植起来很多自己的亲信党羽,这其中首先是九门提督人选,九门提督是京城的第一实权人物,掌管着北京城大部分军队,此前一直是鳌拜的党羽把持着,而这个时候趁着鳌拜领兵在外,康熙皇帝趁机任命内大臣三等伯鄂硕之子费扬古为新任九门提督。
费扬古是清朝初期的名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