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对准葛尔作战的时候有出色的表现,这个时候他刚刚21岁,锐意进取风华年少。
康熙皇帝这个时候已经十二岁了,比起他登基的那个时候,这个时候虽然年纪依然很小,但是经历过长久的熏陶和培养,他的心智已经不输常人了,他做出这一步棋是一个试探,相当于投出去一粒石子,想看看鳌拜的反应。
这个时候鳌拜统兵在外,一旦他对这件事情大发雷霆或者大动干戈的话,很有可能大清朝直接就亡了,但是如果他没有做出什么过激的反应的话,那小皇帝就能趁机掌握一个重要的势力,那就是北京城的军权。
其实康熙皇帝之所以有底气做出这样的事情,主要是因为岳乐从南方撤回来的五万军队,这五万军队为他效力以后,他至少有了一定的资本和鳌拜叫板,这个时候自然是不能继续让鳌拜再控制京城的军队了,这把剑悬在自己的头顶上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
之前为了说服鳌拜出兵,小皇帝不惜放弃了镶黄旗,让鳌拜将它带去出征,以鳌拜的性格的作风,这支军队势必会遭到他的清洗和控制,军中的大将也势必会换成他自己的人。
小皇帝在堵,他堵鳌拜不敢公开的跟他撕破脸。
果然,消息传到南京之后,鳌拜果真没有做声,虽然他也知道被小皇帝掌握了京城军权的严重性,但是和他刚刚得到手的这五万人的镶黄旗相比,紫禁城的那两万军队放弃了并不可惜,这才是精锐的军队。
而对鳌拜而言,并不是他不想对小皇帝采取反制措施,只不过这个时候中华军正在跟他们对峙,一旦他将精力放在内斗上面,那么中华军很有可能会趁机发动进攻,清军的探子回来说中华军这个时候正在将春收的粮食大量的向北调集,一起运来的还有大批的武器弹药,这些都显是对方在为大规模的作战做准备了,在这样的压力下面,鳌拜不敢让对方知道清廷内部不和,尽管他自己很有野心,但是在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候,他只好放下自己的野心,拼死的保护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打下来的江山。
第三百九十四章退守辽东
康熙这一次没有再去管海丰镇的中华军了,而是将军队分派守住几个北京城周围的重点城市就好了。
既然清军不管了,中华军就继续在海丰镇扎下根基了,而且因为海丰距离祁口不远,所以没过多久,祁口镇又落入了中华军的手中了。
项玉布置一万人在山东和直隶交界的地方,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的激化康熙和鳌拜之间的矛盾,另一个方面就是为了限制鳌拜的补给,随着清军势力的收缩,刘阳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